15年前的11月22日,隸屬於德國政黨基民盟的年輕領袖梅克爾(Angela Merkel),經德國議會被選為該國總理,成為德國第一位女總理。回顧過去梅克爾領導的德國,不但在經濟成長、工業4.0領域都有重大進展與成果,作為歐盟最重要領導者的角色扮演上,不但成功讓歐盟東擴更加壯大,會員國平均壽命也逐步提升。然而,任內大膽接收大量中東難民、歐土關係停滯、經濟逐漸依賴中國、國內極右、綠黨勢力崛起等事件,預期讓梅克爾在2021卸任,並由他人領導德國寫下新的篇章。

當時沒有人能想像梅克爾會執政長達15年,梅克爾民意支持事實上一直居高不下,直到開放德國接收中東難民議題上,受到德國民眾極力質疑與批評。不過,COVID-19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再次拯救梅克爾的政治生涯,甚至德國民意顯示有意挽留梅克爾競選第5任總理的聲浪,但德國疫情的近日復燃,讓德國未來的不確定性大幅提升。

儘管法國前外長庫希內近來向法國《巴黎人報》表示,她是「一位懂得堅強,但從不強硬的女性」。 2012年至2014年擔任法國總理的艾侯回憶說,梅克爾非常平易近人,是「德國品質的典範」,也說「她也可能很煩人,因為她有時很慢,不是非常新潮」,甚至是迄今為止歐洲最偉大的政治人物。

但另一方面,德國最為人稱道的經濟內涵,近年有了明顯且重大的「望向東方」,攤開德意志聯邦2019年統計數據可以發現,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德國最重要的經濟夥伴,而業界也坦承這項趨勢。德國汽車感測器供應商UST的首席執行官奧拉夫•基瑟韋特(Olaf Kiesewetter)就向德國之聲透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正在走出低谷,業務正在快速恢復,很長時間需求都沒有像現在這麼大。中國已經成為該公司歐盟之外最大的出口市場,佔了銷售額的15%。如果沒有中國,我們第三季度的營業額不會這麼好。

由於中國對德國影響力巨大,在武漢肺炎救急的許多醫材也都仰賴中國,智庫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專家邁爾提醒,沒有中國不行。那裡市場很大,機會也多:但大多數德企也意識到,他們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沒有任何好處。為了擴大在亞洲生產的其它可能,許多德國公司都在尋找替代中國的地點,比如印尼或是越南。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外貿負責人施特拉克(Friedolin Strack)提出,人們要有耐心: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看出德國企業在亞洲地區業務範圍有多麼的廣泛,是否減少了對中國的依賴。

中國已成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圖:擷取自德意志聯邦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