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2020大選日逼近,各界神經緊繃。尤其在台灣,因川普將中國視為頭號敵人,防中派與親中派都屏息注意種種趨勢,彷彿這是我國自己的選舉。然而我們必須提醒國人的是:你我都不是美國公民,沒有選票,也不能從日常生活中看出跡象。不要用台灣的國情去推斷美國人會怎樣投票,也不要盡信民調,更不可以押寶。
每一天都會有好幾家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民調機構公佈最新調查結果,多數指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領先尋求連任的川普(Donald Trump),但也有種種跡象顯示拜登的基本盤有問題,非洲裔對他的支持不夠熱情,西班牙裔對他離心離德,天主教徒更對這個在甘迺迪之好不容易又出現首位可能當上總統的教友不太領情甚至登廣告反助選。更重要的是美國採取的是選舉人團制度,各州的選舉人票贏者全拿,所以普選票贏了也未必能得到過半的選舉人票。
4年前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代表民主黨出戰時,多數民調一路預測她領先川普,但最後票開出來卻跌破眾人的眼鏡。當時一些美國學者試圖尋找答案,具有代表性的是華頓商學院客座講師史帝芬斯-大衛德維茲(Seth Stephens-Davidowitz)所撰寫的《Everybody Lies: Big Data, New Data, and What the Internet Can Tell Us About Who We Really Are》。這本書的前言劈頭就是:〈川普勝選讓你跌破眼鏡?那是你沒看懂數據〉。
史帝芬斯-大衛德維茲指出,人類有一種在乎別人怎樣看待自己的心態,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順著對方期待的標準答案,而不是自己真實的想法。更要命的是,不去投票的人過半會在受訪說自己會去投票。如此一來就很容易讓具有眾多媒體偏愛的一方在民調上看似佔有優勢,但實際上卻未必如此。
史帝芬斯-大衛德維茲主張使用Google Trends等工具去分析大數據。我按圖索驥嘗試後,發現美國人對於川普的興趣,遠遠超過對於拜登的興趣。大數據專家巴里斯(Rich Baris)的分析也發現,川普在幾個關鍵的戰場州其實贏過拜登。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陳思賢也在川普上次勝選後耗費心力翻譯霍夫士達特(Richard Hofstadter)的巨作《美國的反智傳統:宗教、民主、商業與教育如何影響美國人民對知識的態度》,分享他對美國文化的「重新認識」。
「反智主義」不是真的反智,否則美國也不會是吸引全球最優秀人才前去讀書並擠破頭想留下的地方。「反智主義」是一種對菁英假掰的厭惡,寧可相信實際操作的心態。這種心態是只看主流媒體的外國人觀察不到的。偏偏握有選票的美國公民泰半如此,所以外國觀察家在上次會非常地錯愕,這次也有相當機率會這樣。
中華民國政府先前曾經有看民調押寶美國總統大選失敗的慘痛教訓。當年杜魯門對戰杜威時,除了蓋洛普之外幾乎所有的民調都顯示杜威會獲勝。蔣中正相信民調,也讓人捧了(向美國借來的)鉅款去幫助杜威。杜魯門知道後痛罵「他們是賊,他們全家都是他媽的賊」。票開出來是杜魯門勝選,他立刻就砍了對中華民國的各種援助,最後國民黨政府窮到用金圓券政策騙老百姓錢,失敗後被中國人民唾棄,逃來台灣。蔣家後來又曾經押寶尼克森,結果甘迺迪勝選後放話說:「我或許可以原諒(forgive),但絕對不會忘記(forget)。」
隔一個太平洋,文化大相逕庭。千千萬萬不要用我們的經驗去推斷美國人民的選擇。台灣唯一能做的,是密切觀察並且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