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美國在台協會(AIT)副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邀請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五位國民黨籍委員餐敘,當時遭藍營以「時間喬不攏、要團進團出」為由拒絕;不過,日前又傳出國民黨有意回頭重起餐敘,預計在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行程結束返美後安排會面,確切時間雖然仍在商議中,但仍可看出國民黨內部仍陷入多頭馬車的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半個月內國民黨出現前後反覆的態度,顯然與「不出席海峽論壇」有關,試著將時間倒轉至9月初,當時國民黨傾全力籌辦全代會,江啟臣也是埋首醞釀「兩岸論述」的提出,雖然仍是重回「九二共識」的舊調,但是「親美和中」的路線直接受到輿論的關注,換言之,「與AIT聚餐」和「參加海峽論壇」是檢視路線可行性的照妖鏡。

然而,很清楚的是,國民黨將「和中」擺在兩岸論述的首位,積極鋪陳王金平代表國民黨出席海峽論壇,同時,對於「與AIT聚餐」的議題則保留曖昧的態度,以「開放美豬」為由,表示此時若會面將會被貼上摸頭的標籤,模糊焦點不利於推動「反美豬公投」;換言之,對國民黨而言,「親美」的選項完全是「國內政治議題」的操作,為了就是提高推動公投的正當性。

事實上,國民黨也從來沒有把「與AIT聚餐」作為首要之選,「親美和中」路線的操作上讓自己陷入零和博弈的情境,正是如此,嗣後國民黨等不到中國央視針對「求和說」表示道歉,縱然取消團進團出的模式,卻又不反對黨員以個人身分出席的彈性,這完全顯示國民黨對於「和中」的堅持,而後來林榮德也表示放棄出席,這完全凸顯國民黨已失去力保兩岸交流的必要性。

只是,後來江啟臣表示親美與和中並不衝突,這恐怕也是推拖之詞,對於國民黨而言,不得罪中共才是首要之務,策略上仍會持續操作「議題式」的反美,所以就算美國次卿來台,全黨上下一再無視台灣國際空間的突破,以及避談台美將深化「經濟繁榮網絡」(EPN)合作的價值,硬框下台灣淪為美方棋子的謬論,甚至在柯拉克抵台之際,國民黨台北市黨部還動員前往「接機抗議」,表面上這是反美豬進口的表演,實質上則是一種撫平無法延續國共互動的缺憾。

諷刺的是,國民黨一手舉起「反美豬進口」的大旗,另一手卻是想拉近與美國的關係,日前更批判中共的軍事威脅讓兩岸增加擦槍走火的風險,也破壞了東亞區域的穩定,儼然對中國提出嚴厲的批判,卻讓人有霧裡看花的錯覺。不過,這是國民黨進退失據的表現,與其「戰略模糊」的思維邏輯有關,但事實證明所謂的平衡卻是將自己陷入「更不平衡」的窘境,甚至擴大黨內的衝突與矛盾,更遑論對美關係的失敗。

持平而論,江啟臣或許是要維持黨內各方勢力的平衡,模糊的口號可以和蟹內部紛爭,也可以有助於短期內平息反江的聲音;但是,也是因為這樣的兩邊討好策略,讓江啟臣擺脫不了舊勢力的影響,所以才會有馬英九的「美官員來訪階層愈高,兩岸情勢愈緊張」之說,這揭露了國民黨「親美」的假面,而一再延燒「反美豬進口」的爭議,也會讓「與AIT聚餐」更無意義。

回頭求見AIT並不表示國民黨已放棄「友中」的立場,也不是改弦更張提高「親美」的優先性,外界也認為國民黨已失去美方的信任,陷入兩邊都不討好的狀態;當然,國民黨仍以「沒有選邊站」的說詞來推拖,但是這已凸顯國民黨誤判國際情勢的變化,以為美國正值總統大選之際,美中關係將可能轉圜,但這完全忽視美國國內「反中」的朝野共識,顯然藍營已跟不上主流情勢。

國民黨仍找不出身為在野黨該有的議題高度,簡單來說,一再重提民進黨在野時的立場或作法,卻難以泡製同樣的輿論聲量,更不用說引起輿論的支持,可以說,其實這並不是綠營操作議題風向的成功,而是因為藍營從未認真思考及反省黨與社會脫節的問題;換句話說,國民黨想要突破僵局,魚與熊掌無法兼得,就必需將模糊的「親美和中」導向更為清晰的戰略說明,不過這樣的建議對國民黨而言是南柯一夢,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