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顧國際社會反彈聲浪及香港民意,強行實施「港版國安法」,引發英美等國強烈反制;但德國政府反應卻相對溫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仍強調對話重要性,始終避談是否對中國實施制裁,也回絕外界呼籲德國應放寬港人居留的規定。這引發德國政治人物不分黨派一致批評梅克爾對中國太過軟弱,做法已不合時宜。

梅克爾2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是否考慮跟進美國對中國實施制裁時,她僅強調有必要基於相互尊重和信任,尋求與中國對話。她還說,在對抗氣候變遷及發展與非洲國家的關係上,繼續與中國合作符合歐洲利益。德國外交部6日也僅警告民眾,在社群媒體發表批評中國的言論要「格外小心」,因為「無法完全排除」在香港的德國公民可能遭到「港區國安法」制裁。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梅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CDU)重量級人物、德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洛特根(Norbert Röttgen)表示:「德國政府對香港的發言採絕對最低限度,這根本不夠。」他還批評德國外交部發布的旅遊警示是變相鼓勵「自我審查」。德國各黨派對中國持鷹派立場的政治人物認為,梅克爾應該針對中共實施「港區國安法」明確譴責北京,而非繼續強調與中國合作的必要性。他們把梅克爾的評論和英美當局的強烈反應相對比。

英國政府已承諾將提供近300萬港人申請公民資格的機會,美國則除了取消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待遇,還表明會禁止企業出口武器和敏感科技到香港。甚至加拿大也採取強力回應,不僅中止和香港的引渡條約,也表示會將出口至香港的敏感貨物視同出口至中國大陸等同處理。

德國朝野一些國會議員批評梅克爾因害怕傷害和中國的經濟關係,而對北京迫害人權的行為不夠強力譴責。這些行為包括將新疆大批穆斯林維吾爾人關入再教育營。德國綠黨籍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就表示:「梅克爾的中國政策過去雖帶來好處,但現在已經落伍了。」

梅克爾聯合政府的盟黨社會民主黨(SPD)外交政策發言人施密德(Nils Schmid)也對此直言:「梅克爾的中國政策已經過時。她還堅持趨同(convergence)的想法,以為我們和中國深化經濟關係,中國就會變得更自由、更親西方。這根本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