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端午節來得特別晚,都到了陽曆6月25日,才迎來農曆5月初5的端午節。除了往年鄉民們都要固定開戰的「南北粽哪個比較好吃」以外,今年又新增一個話題:「屈原是中國人?還是楚國人?」

2020年6月28日《自由電子報》報導〈蔡正元批「屈原楚人說」 高閔琳:中國蔡正元蹭楚國屈原熱〉:

「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高閔琳……日前在臉書指出,『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屈原是楚獨份子』,引發網友議論,還吸引不少韓粉跟中國網友出征高閔琳臉書。

前立委蔡正元今透過臉書發表『台獨份子的歷史學識』一文,諷刺台大昆蟲系畢業的高閔琳,比較懂昆蟲歷史是可以理解,但不能用昆蟲的歷史來理解人的歷史。

蔡正元進一步指出,高閔琳跟大部分台獨份子一樣,既不懂台灣歷史,更不懂中國歷史。他說明『中國』一詞有兩個含義,在中國漢朝之前,僅指河南一帶的中國古都,但漢朝司馬遷的《史記》已用中國一詞描述大漢帝國領土,從此以後,中國土地上出現的各種國家組織,都通稱中國。

高閔琳傍晚也透過臉書回擊蔡正元,表示她以為大家是在討論『楚國屈原』,沒人在關注討論『中國蔡正元』!

高閔琳表示,這輩子也只看過電影在演『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但沒見過『中國祭止兀』用『漢朝的史記』在扯『戰國時期的楚國是中國』!?

高閔琳嚴正呼籲,有請中國蔡正元不要竄改歷史,又借(藉)機蹭蹭楚國屈原的熱度!」

昆蟲系不行?工教系就可以?

網路上很多鄉民稱本魯為「管大」,或是「鍵盤小五郎管大」,這樣的稱呼本魯接受。因為網路上鄉民眾多,有些平台只有「暱稱」或「帳號」,根本不知道對方是男是女,也許是大哥、大姊,甚至是大哥大、大老闆、大番薯、大頭呆……為了避免搞錯造成尷尬,一律尊稱「大大」。

所以在網路世界,並非一定是高手或達人,才有資格被稱為「大」。別人可稱本魯為「管大」,但本魯絕不接受「管大師」這樣的稱號。

本魯就是個歷史控,喜歡跟鄉民們談論歷史,「大師」這種稱號,是那種騙財騙色的邪教教主才「德以配位」,色大膽小怕狗咬的管大,沒蔡正元那種「膽量」。在歷史這一圈子裡,管大沒資格當管大師的。

家母是個裁縫,從小就教我,客人拿一塊布料來做西裝,你就要多費點工,打版時在有限的布料裡,除了一套西裝,能省著點布來再做件背心,這樣客人拿到後才會幫你宣傳。因此即使像本魯這樣毫無審美觀念,手又比別人的腳還笨,仍可靠著能幫客人省布料的高CP值行走江湖。

雖然後來成衣越來越普及,本魯也改當了出版社小編,但始終還記得這教訓。再次強調,本魯從來就不是歷史學者,讀的也都是二手史料,但還是能幫鄉民消化吸收後,整編出更多數人能懂的歷史。史學永遠需要一流的研究者,但也同樣要有二流的高CP值小編。

回頭看高閔琳與蔡正元的爭論,屈原是不是「楚獨」?與其說這是政治,不如說這是宗教,鄉民們心裡自有定見,誰也說服了誰,誰也改變不了誰。

但蔡正元酸高閔琳是台大昆蟲系畢業,不能用昆蟲的歷史來理解人的歷史,這一點就很難說服本魯了。請問師大工教系畢業的蔡正元,您應該就是用「木頭」還是「金屬」的歷史來理解人的歷史吧?如果生物老師不能教國中生歷史,抱歉,找您這個工藝老師來教,照樣也是誤人子弟。

原本在網路上,無論是不是歷史系出身,大家都能談論歷史。但這些統派的歷史網紅,就是跟蔡正元一樣,喜歡「寬以律己,嚴以待人」。請問蔡正元先生:馬英九是法律系的,武之璋是外文系的,張亞中是機械系的,王曉波是哲學系的,你們這些「統派份子」又憑什麼談歷史?

蔡正元認為別人昆蟲系的不行,自己工教系的卻可以。統派會在台灣讓人感到這麼噁心,蔡正元的雙重標準,也算得上居「功」厥偉吧?

貴黨的黨史會與黨內大老能認同嗎?

談論歷史,重點是要回到當時的情境,不能以今律古。「中國」這兩字,甚至「中國史」這三字,梁啟超早在1901年9月所著的《中國史敘論》裡,關於〈中國史之命名〉就這麼說:

「吾人所最慚愧者,莫如我國無國名之一事。尋常通稱,或曰諸夏,或曰漢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稱,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以夏、漢、唐等名吾史,則戾尊重國民之宗旨。以震旦、支那等名吾史,則失名從主人之公理。曰中國、曰中華,又未免自尊自大,貽譏旁觀。……」

蔡正元認為漢朝司馬遷的《史記》裡,已用「中國」一詞描述大漢帝國的領土,從此「中國」就成為主權領土的稱呼,中國土地上出現的各種國家組織都通稱「中國」。

但蔡正元這樣的說法,建議是否先請教一下貴黨的黨史會與黨內大老?若中國土地上出現的各種國家組織都通稱「中國」,抱歉,1932年清廢帝溥儀執政,年號大同,立都長春的那個「滿洲國」,也要算是「中國」嗎?

另外1940年於南京市成立國民政府,汪精衛擔任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長的那個「中華民國」,也要算是「中國」嗎?貴黨的黨史會與黨內大老,會同意蔡正元的這番論述嗎?

況且《史記.五帝本紀》裡提到的「中國」是說:「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這段話是說:「堯逝世後,三年服喪完畢,舜把帝位讓給丹朱(堯的兒子),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諸侯前來朝覲的不到丹朱那裡,卻到舜這裡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歌頌功德的,不去歌頌丹朱卻來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呀!然後才到了『中國』(京師),登上天子之位,這就是舜帝。」

屈原為何不是「中國人」?

即使要討論屈原是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像蔡正元所說,去看漢朝的《史記》,而是要回到屈原的戰國時代。

《詩經.大雅民勞》上說:「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這段話是召穆公勸諫周厲王(周成王七世孫):「百姓夠辛苦啊!應該可以稍安康。愛護『中國』(王畿,周王室所轄之地)百姓,安定四方各國。」

另外《禮記、中庸》:「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

「蠻」是南方未開化的地方,「貊」是北方未開化的地方。因此「蠻貊」是指四方未開化的地區。因此這段話是說:

「聖人表現出來的德行,人民沒有不尊敬的。聖人所說出的話,人民聽了沒有不相信的。聖人所做出來的行為,人民沒有不歡喜的。聖人的名聲,盛大的充滿在『中國』,而且還擴散到四方未開化的地區。」

簡單說,回到屈原那個時代,無論《詩經》與《禮記》裡提到的「中國」,都是在指周天子直轄之地。相反的,我們以前歷史課本裡提到的春秋五霸或戰國七雄,各國領袖都自稱「國」,也互相以「國」稱之,甚至各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也都有所不同。

因此屈原那時代的「中國」,就是東周直轄之地,也就是《詩經集解》裡劉熙說的:「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

何況屈原姓羋,不姓姬;家住湖北,又不在洛陽。屈原的祖先熊渠,就已說過:「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因此蔡正元錯了!屈原真的不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