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學生會日前提案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遭到校方否決,促轉會今(15)日表示,樂見各機關、學校自主開啟轉型正義的討論,依據促轉條例,官方應與民間協力,一起促進轉型正義、深化民主,雖政府須投入資源與公權力以執行促轉相關業務,但更重要的是帶動社會對此複雜議題討論與省思。

台大學生會日前提案建議邀集歷史研究教師、校史館代表、學生代表、各學院教師代表,共組校園轉型正義小組,當時就有人認為成立該小組就是「政治鬥爭」、「製造紛亂」,甚至將「促轉」扭曲為「拆傅鐘」。

該提案13日在台大校務會議討論時,場外更爆發學生與校友火爆對峙,最終以24票贊成、109票反對未能通過。學生會長凃峻清對此感到遺憾,呼籲台大勇於面對過去的錯誤。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台大學生會上週於校務會議提案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一事,媒體與社會輿論在討論相關議題的過程中,對於轉型正義的認識與理解仍有所誤解。

促轉會指出,轉型正義是民主化後,對於威權時期國家侵害人權的反省與善後工作。從政府機關到公私部門,固然會因掌握的資源、權力與性質不同而各有其職,在這個歷史工程中,促轉會固然依促轉條例,肩負規劃與推動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司法不法之責;但促轉條例中也指出,官方各級機構應與民間協力,不同部門一起努力促進轉型正義、深化民主的方向。

但促轉會表示,徒法不足以自行,雖政府須投入資源與公權力以執行促轉相關業務,更重要的是帶動社會對此複雜議題討論與省思,而承載未來的年輕學子從未缺席。

促轉會舉例,去年2月過世的前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黃爾璇,1983年遭校方無預警解聘,黃教授的家屬與學生長期懷疑解聘原因是政治迫害,但並無證據。促轉會收到陳情後立案調查,經訪談與政治檔案的清查,找出當時黃爾璇在校內受到監控的證據,釐清這個重要的歷史真相;此外,例如東吳大學、政治大學等學校的蔣介石銅像,近年來也持續成為校園師生討論如何處置的焦點。

促轉會強調,樂見各機關、學校自主開啟轉型正義的討論,無論是就歷史真相的追求、威權象徵空間的轉型等,促轉會也將持續透過相關基礎資料的開放與研究成果的釋出,帶動討論,也願積極提供需要者相關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