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各項乾洗手產品就成為熱銷商品,但日前北市卻有人因販售註明具有療效的乾洗手,遭到台北市衛生局開罰60萬元。為此,消基會於4月中針對6家網購平台各抽查12件乾洗手產品,結果發現12件產品竟全數無產品許可證字號,但卻都作具有醫療效能的宣傳。消基會指出,上述產品可能觸犯《藥事法》第69條,可處新台幣6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
消基會4月中針對6家網購平台,分別以「抗菌乾洗手」搜尋,各抽查2件,共計12件,結果全數沒有產品許可證字號,消基會指出,本次調查的12項抗菌乾洗手產品均有「抗菌」的宣稱,且有些還有「抑菌」、「除菌」、「消毒」等用詞,然而不論是哪種說法,此類產品均僅作一般手部、皮膚清潔用途,依衛福部函釋,不得宣稱醫療效能(如:殺菌、消毒等),使用這樣的用語足以混淆消費者對其產生錯誤期待,更可能觸犯法律。
消基會表示,乾洗手直接接觸皮膚,成份也是挑選時的重要考量,然而本次調查的12樣產品只有7家(58%)有成份標示於販售頁面,其餘產品僅在廣告中提到部份成份,成份未明將使消費者選購時難以判斷是否符合自身需求,消毒、殺菌作用機轉不明也讓人難以判斷效果,建議業者於網路販售時應充分揭露產品成份。
另外,此次調查中有於販售頁面貼出認證證書者僅有5家;在販售頁面能辨明製造商的只有3家,其餘9家(75%)均未能看出製造商資訊。
消基會強調,衛福部「西藥、醫療器材、特定用途化粧品許可證查詢」網頁中,可查詢合格之產品及廠商,然而在上述網頁中,以「乾洗手」搜尋,僅有25筆資料,相較於市面上百種的乾洗手數量相當少,如要購買「殺菌」、「消毒」功能有保障的乾洗手,建議先由這些品牌著手。
最後,消基會也提醒,最好的防疫方式還是用肥皂、清水洗手,不僅能達到最佳清潔效果,也經濟實惠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