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南美洲國家也陸續爆發疫情。我國在南美洲的唯一邦交國巴拉圭,目前累計確診440例,其中10例死亡。被多國認定就是病毒起源地的中國,趁機反過來進行「大外宣」,提供逾4萬公斤的防疫物給巴拉圭,企圖搶奪我國友邦。對此,美期刊揭露「台灣在南美洲的最後一搏」在「利益交換」的外交現實上面臨重大考驗。

美國《美洲季刊》(Americas Quarterly)7日指出,自1957年以來,巴拉圭政府均給予台灣外交承認,但4月中旬時,台、巴關係的現狀好像也許終於要有所改變。考量武漢肺炎疫情因素,巴拉圭參議院日前舉行一場虛擬會議,就該院是否呼籲巴拉圭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 Benitez)改變外交承認、從台北轉向北京進行投票。由於投票結果為25票反對、16票贊成,最後否決了這項提案。

《美洲季刊》以「台灣在南美洲的最後一搏」(Taiwan’s Last Stand in South America)為題撰文指出,提議轉向承認北京的幾名巴拉圭參議員主張,以巴拉圭農產品交換中國的防疫物資,認為中國提供醫療設備和專門技術、專家意見,可以在抗疫上給予巴拉圭更好的援助。對此,台灣增加對巴拉圭的援助,包括約28萬枚口罩,並大力宣傳台灣自己對武漢肺炎疫情的因應作為。最終,巴拉圭參議院未通過該提案。

《美洲季刊》指出,此案顯示武漢肺炎疫情正形塑北京在南美洲地區的影響力,並加大對台灣剩餘的拉丁美洲邦交國既有之施壓力道。而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也是台灣在全世界僅有的15個邦交國之一,但巴拉圭顯然為此付出經濟上的代價。若不停止承認台灣是個獨立國家,巴拉圭商品就不能出口至中國,也無法到中國的信貸與投資。

《美洲季刊》的統計模型顯示,在自2000年代以來這段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期間,巴拉圭並未得到中國撒給南美洲其他國家的借款、信用貸款與投資,失去原本可以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1%的金額。此外,雖然巴拉圭出口的牛肉和大豆雖會進入中國市場,但往往是透過間接貿易。因此,轉投中國懷抱的呼聲日漸強大,該國內部對台灣支持者的壓力正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