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使得國際貿易與供應鏈受阻,使得本來就因為人口爆炸和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糧食短缺危機更加速發展。日前,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宣布投入資金,將加速發展國內都市農業作為解方,期望對於國際供應的依賴能更降低。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許多國家、地區為求自保,紛紛限制糧食流通,以確保國內人民糧食充足。不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也警告,全球數百萬人的糧食與生計仰賴國際貿易,隨著供應鏈受阻,糧食供應面臨短缺的潛在危機,各國應採取措施,降低疫情對糧食系統的負面影響。

因應人口爆炸和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糧食短缺危機,在都市核心地區或邊緣地帶也可以進行農產品生產的「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近年來已成為各國投注的趨勢之一。如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糧食短缺的危機更加迫切,日前,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下簡稱阿聯)都宣布投入大筆資金,將加速發展國內都市農業作為解方,以降低對於國際供應鏈的依賴。

新加坡投入6.3億新台幣,要在2030年讓糧食自給率達到30%!

作為一個90%糧食都依賴進口的城市國家,新加坡食品供應鏈中的致命弱點因疫情關係暴露無遺。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就表示,新冠肺炎的爆發,強調進一步加強新加坡的供應鏈應變能力與糧食供給的重要性。

2020年4月8日,新加坡食品局(SFA)和環境與水資源部宣布啟動「30x30 Express」計畫,投入3000萬新幣(約新台幣6.3億)的資金,希望盡可能在6~24個月內提高當地農場雞蛋、葉菜類蔬菜和魚類的產量。這項計畫的終極目標,則是在2030年讓該國的糧食自給率可以從現階段不足10%提高至30%。

為了進一步促進生產,新加坡食品局也將從2020年5月起,對多層停車場的屋頂空間進行招標,以用於發展「屋頂農場」。2014年在新加坡建立第一個屋頂商業農場的本土業者「Comcrop」聯合創始人Allan Lim認為,這項計畫有助於加快擴大生產規模的計劃,並希望可以利用這筆資金,在其面積約8萬平方英尺的屋頂農場上再建造7個溫室,並在6~8個月內將產能提高10倍。


新加坡新創公司「Comcrop」在城市大樓的屋頂上建置屋頂農場。(圖片來源:Comcrop官網)

在沙漠打造綠洲!阿聯砸上億美元發展國內農業技術

阿聯長年飽受乾旱之苦,導致國內農業較難發展,有80%的糧食依賴國外進口。為了解決困境,阿聯近年來持續推出措施,以加速國內農業技術發展。2020年4月9日,該國全球著名的主權投資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Adio)」進一步宣布,將向4家農業技術公司投入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當中就包括成立於2004年、「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ing)」領域佼佼者的美國新創公司「AeroFarms」、以及建設室內番茄農場的阿聯本土新創「Madar Farms」。

所謂的垂直農場,就是在垂直堆疊的層面、或傾斜面上生產食物,有時候也會結合其他結構,如摩天大樓、集裝箱等等,AeroFarms則是該領域中內受矚目的新星之一。AeroFarms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David Rosenberg表示,他們將利用這筆投資在阿聯首府阿布扎比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農場,繼續進行在室內種植農作物的研究。


「AeroFarms」的垂直農場可極大化農作物的產量,並減少資源的消耗。在阿聯的支持下,它將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農場。(圖片來源:AeroFarms官網)

疫情讓都市農業被更多人看見 這股動力能否維持?

非營利組織「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指出,,新冠肺炎導致的各國封鎖局面,正推動更多的城市居民在家中種植水果和蔬菜,這可能為都市農業的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至於台灣,雖然農糧署2018年公布以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為34.6%,但疫情後農委會多次表示國內糧食沒問題,強調主要民生物資如稻米、水產品、蛋、蔬果與肉都可充足供應。不過,儘管眼下並沒有迫切的糧食危機,隨著氣候變遷、地球溫室效應、農地流失現象越演越烈,也許台灣糧食自給率低帶來的真正危機在不遠的未來就會出現。

為了以防萬一、為未來做好超前部署,低耗能、高生產效率、減省人力的都市農業型態在台灣的發展可能性為何,是值得政府和產業好好思考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