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警戒,屢次為中國粉飾太平的世界衛生組織(WHO)被國際間質疑,反倒是被排出在WHO之外的台灣,因優異的防疫成果,受到各國重視。《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今天表示,WHO是造成疫情大流行的最重要關鍵之一,反觀台灣的「抗疫」成功讓人更難忽視調,國際社會開始出現一種共識:「台灣應被納入WHO和其他多邊機構,即使中國反對聲音變大。」
《彭博》刊載高燦鳴文章,內容提到,儘管中國政府多年來致力扼殺台灣國際空間和孤立台灣,但台灣控制武漢肺炎的成功大幅提升了自身的全球地位。由於WHO對疫情束手無策,多國紛紛尋求擴大和台灣的雙邊關係,以強化各國本身對武漢肺炎的應對。
台灣被排除在WHO外,也從疫情一開始就採取不同的對策,如當WHO建議不要限制往來中國旅行,台灣官方對一開始就受影響的地區實施禁令,隨後擴大禁令;在WHO建議不需要戴口罩時,台灣擴大生產口罩,並分配給國民。台灣的對策也確實有效,台灣迄4月2日時只有339例確診和5人死亡,中國官方數據為超過8.2萬例,全球為中國數據的超過10倍,且台灣確診病例都是從歐洲和美洲回來的公民。
由於台灣與中國之間複雜的關係,致使台灣在國際舞台中屢遭中國打壓。但從這次疫病大流行的緊急狀態促使美國、日本和歐盟快速擴大和台灣的雙邊關係,如此可從台灣的成功經驗中學習;上月,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和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共同發表聲明,宣布在對疫苗研發、疫調追蹤、科學研討會等擴大合作交流;歐盟表示,正和台灣中研院合作發展武漢肺炎的快篩。
高燦鳴指出,在攸關台灣的複雜外交和對抗全球大流行病的情況下,這類合作是很重要的,從武漢肺炎1月快速蔓延以來,呼籲讓台灣進入WHO的國家就包括日本、美國、英國、歐盟和澳洲在內;台灣官方避免批評WHO,希望成為該機構成員、並得到相同承認和進入其他多邊機構。此外,總統蔡英文也承諾,台灣願提意在這次危機中供堅實醫療和科技協助,這是讓台灣在全球會議桌上有一席之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