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今天表示,與交大合校也是為了發展智慧醫療,並在今年開創醫學教育新路,首設「醫師工程師」, 陽明醫學系規劃在109學年度,設有10個名額,可直接在交大電機學院修電機、資工課程,宣示培育跨界醫療人才的決心,盼跨域學子締結未來人脈。
陽明大學醫學院院長陳震寰表示,醫療與電資一直是台灣強項,但醫學系學生畢業後進醫院從事臨床工作、電機資通學生多半在科學園區服務,兩個領域高度專業化且長期以來缺乏交流,限制台灣數位醫療產業的發展,醫師在臨床看病,工程師在電腦前寫程式,雙方對彼此術語都不熟悉,也限制台灣數位醫療的發展。
陽明醫學系系主任凌憬峯說,新學制鎖定二類理工人才,大一、大二先到交大電機學院修電機、資訊相關課程,培育工程核心能力,大三回歸陽明醫學系,接續三、四年級的課程,以及五、六年級的臨床實習課程。6年畢業後,畢業證書將註明醫學學士、具有理工與醫學「雙專長」。
陳震寰提到,醫師與工程師是台灣最頂尖的兩群人才,希望透過醫師與工程師的結合,擦出更多跨領域火花,讓醫師不只在醫院裡,工程師不只在電腦前,藉此培養台灣發展數位醫療產業人才,帶動台灣經濟轉型。
除了今年新增的「醫師工程師組」外,陽明大學5年前也推出「醫師科學家組」,培育兼具科學研究與臨床技能的生醫人才。另外,持續推動「璞玉計畫」,提供入學獎金和生活津貼,讓弱勢生有進頂尖大學接受醫學訓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