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非的摩洛哥是歐洲的結束、非洲的開端,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對望。它是伊斯蘭教國家,但女性不一定要戴頭巾;它也是對友善的國家,宗教因素,貓咪得以在此地繁衍生息,普遍受到包容;它發展出獨特的塔吉鍋飲食,特殊的廚具造型儼然成為摩洛哥的文化符號,在各地都能看到塔吉鍋造型的紀念小物。透過鏡頭記錄,一窺摩洛哥有趣的文化圖像。

貓在摩洛哥無所不在

摩洛哥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在伊斯蘭世界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四處可見貓咪的蹤跡,當地人對貓的態度大多也是包容、友善的,這跟貓在伊斯蘭教的故事形象,以及愛乾淨的天性有關。

傳說,有一次一隻貓咪躺在先知穆罕默德的祈禱袍上熟睡,穆罕默德怕吵醒熟睡的貓,居然將袍子割斷自己起身離去。如果這則傳說為真,他可能是第一位貓奴宗教領袖。

穆斯林非常注重清潔,一天五次的朝拜前,將自己清潔乾淨是宗教生活重要的一部份,而貓整天舔舐自己、清潔毛髮的天性正好與此不謀而合,在傳說的影響以及貓的愛乾淨本性下(可能還有貓咪天生的賣魅力),伊斯蘭世界中貓咪普遍受到歡迎與喜愛。在旅行摩洛哥的遊程中,以鏡頭記錄各地的貓咪面貌,成了另類旅遊樂趣,也讓愛貓人士更有拜訪摩洛哥的理由!

一大一小貓咪正在打架嬉鬧。圖:謝佳真/攝
貓咪自由地來回穿梭於小攤子間,儼然也成為景點的一部份。圖:謝佳真/攝
摩洛哥的流浪貓咪有些被當地人餵養得肥肥胖胖。圖:謝佳真/攝
梅克尼斯的皇家馬廄遺址也是許多貓咪的群聚地,圖中的橘貓正大跳大腿舞,但不是每隻貓的狀況都很好,路途所見有一半以上的流浪貓明顯生病。圖:謝佳真/攝
有「藍色山城」之稱的契夫蕭安是拍攝貓咪的絕佳地點,不僅因為特殊的藍色城市背景,也因為這裡有大量的貓咪群聚。圖:謝佳真/攝
住在藍色山城裡的小孩好奇地從窗外觀看貓咪,試圖丟食物餵牠們。圖:謝佳真/攝
一隻肥美的橘白貓正爬上樹,近看還可看到牠噴張的爪子。圖:謝佳真/攝
巴西亞皇宮的地主貓,可摸可揉的親人貓咪,但眼睛被感染,耳朵尖端皮膚也疑似因皮膚病裸露,看了十分不捨。圖:謝佳真/攝

女性戴不戴頭巾都可以!開放的伊斯蘭國家

摩洛哥的女性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戴頭巾。圖:謝佳真/攝

信仰伊斯蘭教佔絕大多數(98.7%),基督教極少(1.1%)。摩洛哥是相對開放的伊斯蘭教國家,對女性是否該穿戴頭巾或罩衫無強制規定,女性可自由決定是否穿戴頭巾。不過沿路觀察,大多數的女生,從年輕女性到年長者都還是會穿戴頭巾,鄉村與大城市皆然。

國外女性遊客亦無須穿戴頭巾,但進入開放遊客參觀的清真寺時需脫鞋,且衣著禁止暴露,最好別露出胳膊及腿部。

塔吉鍋經典飲食

摩洛哥飲食文化中最著名的就是塔吉鍋料理,帽子狀的塔吉鍋適合燉煮、悶蒸食物,在街頭或餐廳中都不可或缺。圖:謝佳真/攝

摩洛哥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不食用豬肉與含有豬肉、豬油的食物,如果要帶泡麵入境,切記不要帶含有豬肉成分的口味。基本上酒精也是禁止的。不過,在一些店鋪、超商依然有販售酒,觀光客雲集的地方,甚至會有飯店提供火腿。

塔吉鍋是當地極為重要、常見的烹調廚具,最經典的燜煮料理基本配料用馬鈴薯或根莖類、鷹嘴豆、紅蘿蔔與蔬菜鋪成如上圖的小山丘狀,覆上蓋子煮熟、入味,將整個塔吉鍋端上桌。有些餐廳會將北非小米「庫斯庫斯」一同悶蒸,讓小米吸收食材汁液精華。塔吉鍋對摩洛哥人的生活如此重要,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在各地景點也能見到塔吉鍋造型的各色紀念品。

在摩洛哥,羊肉是普遍的肉類來源,旅途中經常有機會品嚐各家餐館烹調的羊肉料理,若不愛羊肉,點菜前務必跟服務生確認,可改以雞肉或牛肉代替。

另外,摩洛哥的甜點甜度非常高,強烈建議購買之前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