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今(15日)召開中常會,讓現任黨主席吳敦義提出總辭,並檢討歷經重大挫敗後要如何改革。儘管敗選後國民黨青壯派積極發聲,力拱中生代、新生代指標人物謝龍介、江啟臣、蔣萬安出面接棒。但要扛起再度潰敗、財政左支右絀的國民黨談何容易,何況,在國民黨組織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黃復興黨部體系如同鐵板一塊,在順應國民黨版下架吳斯懷的呼聲同時,還要爭取黃復興黨員認同來贏得黨主席之爭難如登天。
從江啟臣宣布請辭中常委開出第一槍開始,蔣萬安、沈智慧、楊瓊瓔、徐弘庭等人陸續響應請辭。看在黨務人物眼裡,這樣的動作或許表達了青壯派期許黨內改革的決心,但從現實面來看,中常會還是國民黨的最高決策單位,在中常委3月改選前,還是得由現行中常委先維持正常運作。
至於吳敦義請辭後的黨主席之爭,儘管有人期待江啟臣、蔣萬安出面承擔。但要扛下國民黨,就連帶得一肩扛起國民黨所面臨的負債壓力,在黨產遭凍結當下,國民黨債務高達10幾億元,就算扣掉韓國瑜拿下的1.6億元總統選舉補助款以及國民黨每年可領的2.3億元政黨補助金,依舊是負債。再加上,國民黨營運每月動輒2、3000萬的開銷,這沉重的財務壓力,就令人望而卻步。
另一方面,飽受爭議的國民黨新科不分區立委吳斯懷,如今也在國民黨內成為箭靶,雖有同屬黃復興黨部的楊瓊瓔這次守住台中立委席次,但青壯派領頭羊終究得思考,要如何在回應「 1」組織喊出吳斯懷退出不分區立委的訴求同時,又不得罪黃復興黨部。
不僅止於國民黨經不起再一次分裂,更關鍵原因在於,國民黨主席終究得循正常組織章程,在今年3月7日進行補選投開票。以2017年國民黨主席補選的結果來說,具有黨權的國民黨員雖達88.7萬人,但當屆總投票數僅27萬多票,吳敦義在當屆能拿下過半14萬的關鍵,就是獲得黃復興黨部的大力支持。
在國民黨組織中,黃復興黨部向來被視為「鐵桿黨員」,組織性高、動員能力強,且在歷屆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投票率最高,在黃復興黨部中具有國民黨權的人數更上看9萬人,直接佔了上屆總投票數的3分之1。黃復興黨部黨員的支持傾向,預期仍是這次黨主席補選的最大因素。
儘管外界對於國民黨世代交替的期待高,但改革不可能一步登天。國民黨內目前呼聲最高的,還是在韓國瑜參選最後關鍵付出貢獻、並已在黨內組織「青年艦隊」的朱立倫;上次也曾參與黨主席補選,且在2020選舉期間,一直在國民黨權力核心中扮演烏鴉角色的郝龍斌,動向也受到矚目;而「漢子、燕子、禿子」早已肩負各自在北、中、南扛起2022勝選責任的關鍵角色,雖握有話語權,但若要愛惜羽毛,此時爭取黨主席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