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眾都有在路邊見到野生動物的經驗,無論是幼鳥還是負傷的動物,很容易讓人心生悲憫,忍不住想要幫助他,對此,北市動物園表示,民眾在幫助動物時應先「觀察動物是否有外傷」,千萬不要恣意帶回家飼養,避免對動物食性不了解,導致照護不良,反而害了牠們。
許多人遇到需要幫助的野生動物時,第一反應就是送動物園,但動物園基於防疫等理由,未必能直接收容野生動物,動物園表示,正確的做法應要優先通報動物保護處、當地農業處或相關主管機關,若是拾獲鳥類也可聯繫當地野鳥學會,通過正確的流程,讓需要幫助的野生動物獲得良好的照護,進而回歸山林。
動物園舉例,在都市中,民眾較容易遇到幼鳥落巢的情形,若看到剛長出羽毛、還夾雜著絨毛的幼鳥落巢時,千萬不要隨意將牠們帶回家飼養,應先查看是否有親鳥與鳥巢在附近的樹上,若幼鳥的外觀沒有明顯外傷,可以不用太過擔心,將幼鳥放到不易被貓狗攻擊的矮枝頭即可;若是發現身上羽毛已生長完整的成鳥掉到地上,有時只是在練飛的亞成鳥,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生病虛弱或受到外傷,這時就需盡速通報並送至動物保護處或收容中心照顧,盡量不要留在住家飼養。
此外,淺山地區有時也會巧遇穿山甲、棕簑貓、白鼻心與山羌等本土野生動物,動物園表示,由於穿山甲在遇到危險時,第一時間會原地捲曲身體做出防衛而不是逃走,時常被誤會是因為受傷才待在原地,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當穿山甲將身體捲曲,表示還有體力自衛,這時只需要將穿山甲放置在原地或周遭人車較少處,牠就能自行回到山林。
但若見到有明顯外傷的穿山甲,就可能是遭到獸夾、野狗或車禍等傷害,需要大家協助通報動物保護處及動物園著手進行救傷工作,由於穿山甲的食性特殊,一般人幾乎無法提供牠們適合的食物,加上穿山甲為極度瀕危保育類動物,千萬別自行帶回家飼養。
動物園提醒,台灣擁有非常豐富的本土野生動物資源,當我們發現牠們時,不要驚擾、餵食,更不要帶回家飼養,除非有明顯外傷才需通報相關單位協助,呼籲民眾能有正確保育知識,讓野生動物們能受到完善的保護及保育。
淺山地區有時也會巧遇穿山甲、棕簑貓、白鼻心與山羌等本土野生動物。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穿山甲遇到危險時會捲曲身體,若遇到捲曲的穿山甲代表牠還有能力自衛,只需將牠放置在原地或周遭人車較少處即可。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