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以情治機關針對外省族群接觸大陸親人的偵防資料為主軸,規劃線上互動遊戲「想家」,並於中秋節前夕(12日)推出。但為凸顯監控類檔案的不同樣態、揭露監控體制運作的多元面貌,該遊戲鎖定於外省族群的偵防資料,期許透過這種互動的方式,使民眾對過去無處不在的監控有所認識。

促轉會自去年成立後,以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所啟動的「第六波政治檔案徵集」為基礎,與各機關積極協商,加速政治檔案移轉與解密,並同步進行檔案研究,適度向社會揭露監控類檔案樣態。並於今年5月底以八0年代校園監控為主的訪談影片與劇情短片後,再推出以身分族群為監控對象的互動遊戲「想家」。

在促轉會可掌握的解密檔案中可知,昔日的情治機關認為,戰後初期來台的移民因為與所謂的「匪區」聯繫的可能性較大,遭受的監控強度超乎過往想像;同時,在戒嚴的法律框架下,政府為了鞏固政權,對市井小民施以不成比例的監控與管制,因此,沒有特殊管道可循的一般外省人,都有可能在通信或接濟親友時,遭到情治機關百般阻擾。尤其當政府鼓勵民眾檢舉、互相監視,也造成街坊鄰居、親朋好友輕易地以各種私人理由成為告密者,更嚴重破壞社會中的信任關係。

促轉會根據可蒐集到的過去檔案,設計了4個遊戲角色,有的從不同檔案中融裁,其中,「修女」就是真人故事。根據檔案內容,戰後來台的她,在各地教會從事助產育嬰的工作,因為想聯繫留在大陸的親人,寫信給美國相關人士轉交,這些書信使她落入監控密網,對此毫不知情的修女因為思鄉情切,更趁著前往香港參加職業訓練的機會潛返探親,卻在回台後被限制出境,遭到情治機關約談。

促轉會表示,該互動遊戲以小精靈遊戲為基礎設計概念,即是將被監控的忐忑與躲藏感融入其中。在遊戲裡,使「監控者」加速的設計,源自於當時政府對人民的郵電監控管制;使「被監控者」加速的設計,則表示接受黨政機關「輔導」、使通信肩負「對匪心戰」的任務,讓玩家暫時免於情治機關的騷擾。

促轉會表示,在第六波檔案的徵集中,關於外省族群的偵防案卷數量極為驚人。透過「想家」遊戲的參與,期望能以近用性高的方式,讓社會大眾更能對戒嚴時期的監控感同身受,並藉此探索台灣不同群體因為歷史處境的差異,所受的各種人權侵害,以期跨出台灣轉型正義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