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修例事件蔓延成為數十萬港民的反送中運動,並讓香港由每周一動亂升級成每日一糾紛的政治動盪狀態,這是香港人的悲哀。東方之珠會沉淪的主要原因就在政不通(無普選),經無路(貧富差距懸殊),這兩項不僅讓香港人成為有魂無體的稻草人,更讓香港成為無未來的飄搖城市。
歷史的宿命
香港人的悲情是歷史的宿命,地理的限制所成。在歷史上,香港就是殖民地,即使在港英時期,香港人在人權與政治地位上也沒有得到英國人的充分尊重與重視,香港人也不能直接選舉立法會議員以及香港的政治首腦;當過渡到一國兩制時代,即使普選被視為港人以及基本法所明文規定的目標,20年來選舉制度卻無多大的改變。
在地理環境上,香港不具有獨立性,亦即香港只是整個中國大陸陸地邊緣的港灣,或可視為珠江口外的出海口島群而已。由於水、電、家用燃料及各種物資多需靠中國大陸的支援,香港本身沒有百分之百獨立存在的地理條件,再加上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無險可守」,這也讓追求港獨與香港自主性顯得機率不高。
歷史宿命與地理限制,這使得香港在近年來陷入政不通、經無路的狀態,尤其是年輕人覺得香港是個絕望之都,越做越沒有明天,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來的香港抗爭運動都是年輕人為主的原因。
政經不協調
港英時代,香港人雖然在政治上沒有地位,貧富差距也是很大,但是二戰之後全球經濟的大爆發,加上冷戰時代,香港成為西方世界與共產世界接觸與溝通窗口,藉此機會香港一躍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並成為世界主要的金融經濟中心,香港在亞洲地區居上位的經濟實力,再加上共產主義時時都在的威脅,這使得政治上即使港人沒有甚麼好處,但是經濟上的處處生機,多少轉移了政治上真空的惆悵與不滿。
主權轉移後,基本法對於普選的明文規定,讓香港人心生不滿,多年來要求普選的呼聲從未停過;但是中共始終對於港人要求普選的訴求游移不定,沒有任何實質進展。結果香港特區政府與立法局議員結構所反映的只是中國政府要求社會維穩的統治訴求,完全反映不出來港人的真正民心走向,更糟的是,政治地位無所增進也就算了,連一國兩制所允諾的自由與人權也在中國政府公權力的步步進逼下漸漸失守。
港人在政治上的不耐,正對應同一時期台灣開始全面開放中央民意代表普選和總統直選,這種政治上的不滿如果在經濟上得到彌補還能稍有舒緩,偏偏香港的經濟也在這時開始朝向資本主義最惡的方向發展,貧富差距逐步擴大,讓年輕人覺得生活在香港不是幸福,而是受罪。
像天文數字的房價更是香港人的夢靨。在台灣年輕人還說要花數十年才能買房是痛苦的;但在香港,很多年輕人可能終其一生也買不起一間房子,即使排等政府的公屋配給,也可能要數十年的時間才可得,這樣的壓力要年輕人怎麼談戀愛結婚或是生兒育女?
一生無望論或是終生魯蛇的心態造就了這次反送中運動爆發的旺盛火力,尤其香港高漲的房價有很多是大陸人來炒作的結果。
香港何去何從?
由於港府處置失當,讓抗爭行動越演越烈,如今港人的抗議不僅僅是在政治上的反對,而是開始有仇中、恨中的強烈意識。現在恐怕林鄭下台、撤回修例都無法平息港人之怒,中共惟有重啟普選時間表,讓港人真正得到政治上的發生機會,才是解除香港政治動亂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