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只吃西瓜、芒果,綠色的「酪梨」也常常出現在料理中,像是沙拉、潛艇堡、壽司等,營養滿分又均衡的酪梨,是許多健身、瘦身的民眾會選擇的水果之一,《新頭殼》整理目前台灣有種植的酪梨品種,並教你如何挑選出好吃又新鮮的酪梨!
認識夏日必吃水果「酪梨」
酪梨又叫牛油果、油梨、樟,最早在日治時期引進,農委會表示,酪梨是屬於被子植物門的樟科,果實屬漿果,成熟時果皮由綠色變紫色。
台灣的主要產地分布在台南大內區、麻豆鎮、佳里鎮、嘉義竹崎鄉等地,其他地區如高雄、屏東、台東等地都有零星栽培,盛產期在7月至9月。
酪梨裡面有一顆大種子和果肉,熟果果肉的質地很像奶油,色淡黃至鮮黃,果肉的口感柔軟,口味有核仁味,富含植物性脂肪外,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及維他命等,是營養最豐富且均衡的水果,而且可以當主食用。
台灣常見酪梨品種
嘉選一號:
普遍栽培於嘉義地區,產期為8月初至9月中,果為卵形,成熟時皮色淡綠,後熟後皮呈黃綠,果皮厚,質感Q,口味甘甜。
嘉選二號:
普遍栽培於台南麻豆地區,產期8月中至9月中,果為橢圓形,成熟時皮色亮綠,後熟後皮為紫紅,質感較水性。
嘉選三號:
普遍栽培於嘉義地區,產期8月中至9月中,果為長梨形,成熟時皮呈光滑暗綠,後熟後皮仍呈暗綠,果皮厚而革質,易剝皮,果味芳香。
嘉選四號:
普遍栽培於嘉義台南地區,產期為6月中至8月中。為目前最早熟的品種,果形似洋梨,果皮黃綠光滑,成熟時轉為紫紅色,後熟時較會有圓形凹陷斑。
清進一號(俗稱:長種):
普遍栽培於台南、屏東地區,產期為6月初至8月中,果形似洋梨而頸部較長,成熟時果皮由綠色轉為紫黑色,較軟,不耐5℃儲藏。
清進二號(俗稱:紅心圓):
普遍栽培於台南、屏東地區,產期為8月中至9月中果為卵型,成熟皮綠光滑,後熟皮成紫紅色,果肉黃色。
酪梨這樣挑!
農委會表示,選購酪梨時靠色澤和手感,生的酪梨呈鮮綠色,隨著成熟會逐漸變暗,可食用時呈現紫黑色,而手感則可用姆指壓果實,如感覺可壓入而不會彈起,就代表已可食用,一般硬的酪梨於室溫下,通常4至7天即可後熟變軟。
挑選時以果粒大,果皮光滑,飽滿有重量感為佳。
至於保存可就有分別了!中華幸福果協會說明,軟的酪梨及硬的酪梨保存方法如下:
軟的酪梨
購買已軟的酪梨,最好馬上食用或放於塑膠袋內密封儲藏放冰箱5℃處,此大約可儲藏3至4天供食用。
如一次無法吃完,可將未吃完部分之切面灑上檸檬汁以防褐變並儲藏放於冰箱下層5℃。如須儲放幾個月以上,則可將果肉挖取,放入塑膠袋密封後,再放冰箱冷凍庫中(零下20℃),但此將來解凍後質地已變,果肉只能供打果汁用。
硬的酪梨
硬的酪梨於室溫下,通常4至7天即可後熟變軟。中華幸福果協會提醒,千萬不要一買回來,就放在冰箱內儲藏,否則酪梨會受寒害,將來無法正常後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