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對送中條例的民眾7月1日衝進立法會,並在牆上留下許多塗鴉,被外界視為是「港版太陽花運動」。對此,《德國之聲》中文網訪問台灣太陽花運動學生領袖林飛帆以及陳為廷,兩人均強調,香港這場運動已經超越台灣太陽花運動,兩人均認同無論在事件背景上或者運動結構上,都與台灣不同,甚至有許多地方可以給未來其他運動作參考。

對於香港示威群眾衝入立法會,讓外界以「港版太陽花運動」來看待這場示威抗爭,《德國之聲》中文網今日特別訪問在台灣太陽花運動中的要角,學生領袖林飛帆以及陳為廷,兩人均認為香港行動得靈活度以及背後結構與面對的壓力都遠超過台灣,早已超越台灣的太陽花運動。

陳為廷受訪表示:「香港在過去這5年,從雨傘運動以來,其實承受了比台灣更大的壓力,也經歷比台灣更多更勇敢的抗爭。」林飛帆則說:「香港做得比台灣還好。他們組織的靈活度。以沒有組織中心、沒有領導的方式去進行,確實跟318整個運動的結構非常不一樣。」

林飛帆認為,這次「反送中」基層民眾參與的形式開展出更多社會運動想像的空間和可能性,比太陽花更彈性,也是未來其他運動借鏡的方式。

在訪談中兩人也都關注到,香港抗爭者提出的不只是「反送中」的訴求,而是把問題提升到香港要爭取雙普選。這也是從雨傘運動結束之後,港人一直以來的訴求。但是北京和港府採取強硬的方式,至今不願撤回「送中條例」,也沒有回應港人爭取普選的訴求。在沒有特別的組織或領導下,港人一再展現團結支持的力量。

此外,兩人對於香港示威運動從雨傘運動之後已經有相當大的改變,林飛帆與陳為廷表示,與台灣太陽花運動最大不同就是「沒有領袖」,林飛帆認為這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儘管沒有領袖的狀況第一時間在佔領立法會時造成一些疑慮,但很快就透過網路上後勤的單位和社群傳播即時更正訊息消除疑慮。

而「不戀棧立法會」也是很聰明的決定,林飛帆認為,首先是港府從過去使用暴力的程度是比台灣當時候的狀況高上許多。其次是香港至今還是被中國所支配掌控。北京在面對這個局勢下,會不會有鷹派建議採取高度鎮壓的行動,這是令人擔心的。陳為廷也表示,這是雨傘運動所得到的經驗,他認為,在「不被捕不受傷」的原則下,才會有讓更多抗爭者願意主動走出來。「把雙普選」的訴求很有效地傳達給社會和全世界各個國家,之後再採取其他抗爭形式。 

除了抗爭形式的不同,對於未來,兩人均指出,現在無論是香港人或台灣人最重要的就是支持香港朋友的決定,同時台灣也應該撐開保護香港或其他政治受難者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