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第一課就是「投資一定要有回報」。在財報不佳、爭議不斷的情況下,還進場買進股票的投資人,若非志在經營權,恐怕是錯把投機當投資。
大同的經營權之爭,日復一日,年年上演,今年也不例外。雖然是例行的股東大會,沒有董監改選議程,但是公司派及市場派仍在獨董議題交鋒。市場派要求分三案解任吳啟銘、劉宗德、蘇鵬飛三席獨立董事,但最後表決的結果是48.5%贊成,23.7%反對,27.6%棄權。
大同林家堅壁清野 投資人蒙受損失
這項罷免獨董案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討論:一是發動罷免獨董的48.5%,是堅定的市場派,而反對的23.7%是公司派,剩下的是游離派,如果從這個投票結果來看,公司派持股只有23.7%,市場派48.5%已相當接近五成的門檻,如果公司派不加碼股權,明年被翻盤機率可能會大增。
這次市場派爭議在於擁有3.9萬張的日本外資,最後被認定可投票張數只有7000張;3.2萬張不見了,這成了爭議的焦點,也是大同股東會在短短1小時內三度爆發衝突的主因,而且大同股東大會從早上9點4分一直開到下午一點14分,歹戲拖棚,年年上演。
2是《公司法》修正增訂的第173之1條規定,繼續3個月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過半數股份之股東,得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這一條法案也被稱為「大同條款」,這也是市場派窺伺大同龐大資產的最大憑藉,將來任何一家上市櫃公司如果大股東持股不足,隨時可能面臨喪失經營權的危機。
從這次投票結果來看,大同林家最核心的持股僅23.7%,稍不小心就會丟掉經營權,這也是過去一年來,大同林家為捍衛經營權,不斷採取堅壁清野政策,一面賣掉大同寶貴的資產,一面任憑旗下華映、綠能、尚志相繼下市,這個有如放火燒城池的作風,讓投資人蒙受損失,也讓大同家族蒙羞,這次股東會很可能是市場派測試公司派底牌的前哨。
3是想要爭取經營權的市場派頻頻對媒體放話,揚言一定要拿下經營權,但以王光祥為首的市場派,屢次被查獲股東中摻雜中資,讓市場派的正當性打了折扣。股東大會不比拳頭,比股權!最後攤牌出來的選票能不能穩定過半數,才是能否拿下經營權的關鍵。王光祥是三圓建設大家長,必須嚴格審視結盟的市場派是否同心協力?不可違反法律規範摻雜中資,也不要引媒體介入,正正當當拿下經營權,才是王道。
真的想投資 要學會看懂三本帳
不過,今年大同股東大會現場,特別受到矚目的是有一群股東穿著綠背心進場,背後寫著兩行大字:「悲情股東賽寶釧,苦等股利18年」,正面寫著「全面改選」、「改革大同」,這當然是市場派人士的傑作。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大同18年沒有分派股息的究竟。還有一個投資學上很重要的課題,投資一定要有回報,這個回報就是股息配發。如果公司穩定派發股息,投資人能每年領取逾5%的回報,這會是很好的投資標的,從公司有沒有股息可以分配,就可分辨出:你是在投資一家公司?還是純投機?
王光祥率大軍壓境大同,身為房地產業者,他看中的是大同號稱逾千億元的龐大土地,但小股東買大同股票不是要經營權,只是希望投資有回報。大同18年沒配發股息,如果你還大力投入,那就只能怪自己錯把投機當投資。所以,如果把大同當成一堂課,投資人至少要看看三本帳: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
一家公司要有股息可分配,帳上必須有淨現金流入。大同去年「來自營業活動的淨現金流入」是負142.55億元,加上投資活動與籌資活動也都是淨流出,大同當然無息可配。
二是損益表上,小股東要特別留意營業利益。一般投資人只看最後的淨利,或是EPS,其實本業獲利才重要。大同去年的營業利益是負154.83億元,本業不賺錢,當然也無息可配。
(閱讀全文)
(本文經《今周刊》同意轉載,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第1174期《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