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賀一航在8年前確診大腸癌第3期,昨(3)日晚間在病逝台北榮總,離世消息讓演藝圈及粉絲們都相當震驚。國健署指出,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及第3位,而環境生活方式及飲食,則是保健的重要關鍵之一。
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江宗賢醫師在《大腸癌的基本認識》一文中表示,大腸與直腸是人體內較容易發生癌症的器官,其原因為腸黏膜細胞的基因發生突變,可歸因於遺傳及環境兩大因素,粗略地說,吃得愈好、愈享受,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會就愈高,可以說是一種「有錢病」。
國民健康署表示,大腸癌其實不難預防,也並非絕症,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1/2的大腸癌可以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
根據國民健康署與國外的醫學實證資料顯示,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一、年齡超過50歲:根據國家癌症登記數據顯示,每年近15,000多名大腸癌個案,50歲以上就佔了近9成。
二、有腸道病史:有腺瘤性瘜肉或者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相對高。
三、有大腸癌家族病史:10%的大腸癌歸因於遺傳,包含家族性大腸直腸瘜肉、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等。
另外,喜愛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或低纖維食物,或是抽煙、過量攝取炭烤、醃製及高溫反覆油炸的食物,食品中過量的防腐劑、或添加物、過量飲酒,都有可能增加罹癌的機率。
國健署指出,保持健康飲食是顧腸胃的不二法門,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紅肉(豬、羊、牛),均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菜餚多放菜蔬,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身體無負擔。
而不運動、肥胖也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