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1歲的鄭小姐,10年前學校運動會結束,跟著爸爸和哥哥一起去吃吃到飽,只因多喝一些飲料,回家卻開始拉肚子,一開始以為腸胃炎,就診後不見好轉,改赴大醫院就醫,醫師初步診斷為脫水,沒想到抽血檢查後竟發現是酮酸中毒,住院兩個多禮拜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開始學著與糖尿病共處。談起控制血糖過程,她認為「低血糖」是個很麻煩的問題,遇到重要考試,身體不適卻不能吃東西,高中升大學時,更是因為沈重的課業壓力加重低血糖發生的頻率,直到大學,又因為跟同學討論報告到很晚、作息較不規律,導致幾乎天天低血糖,半夜還因此驚醒,報告時也會精神不濟、身體不舒服而胡言亂語。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2016年糖尿病患者已破227萬,等於每10人就有1人患病,每年更是超過5000人因此死亡,其中國內研究發現,超過6成約有146萬糖友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表示,血糖控制不該只是關注高血糖,「低血糖」亦是控制血糖重要關鍵,若發生低血糖,輕者出現自主神經症狀,如冒冷汗、發抖、心悸等問題,中度會頭昏、無力、意識混亂,嚴重則會導致嗜睡、抽搐、昏迷甚至致命,嚴重度等同於心肌梗塞。然而,面對低血糖,多數糖友多採取事後補救而非積極預防,導致血糖長期劇烈起伏,增加心血管病發症發險。

王治元說,研究顯示,低血糖的糖友較一般糖友高3到4倍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整體死亡率更是增加3至4倍之多,健保急診數據資料也顯示,10年間糖尿病患者因低血糖送往急診人數增加5倍,住院天數也比一般患者多1倍,每人每年平均醫療費用額外增加4萬1537元,換算整體支出每年超過264億醫療成本。

中華民國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代表監事張雷鳴表示,低血糖發不僅讓糖友無法安心入睡,更是不敢獨自旅行,也會害怕面對血糖導致情緒低落,除此之外,過去曾有民眾在公車上怒罵因低血糖補充血糖的病友引起軒然大波,因此他們還得面對外人的不諒解。

王治元提醒,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7%為正常標準值,但糖友們要注意,檢測血糖時,除檢測是否在標準值內,還要了解一天當中血糖高低是否起伏過大,若是波動過大也屬血糖控制不佳的表現,應多小心注意。

王治元建議,當糖友處於低血糖想喝飲料改善,卻又怕補充過頭時,可補充3顆方糖,約1分糖甜份的飲料,另低血糖糖友用藥應注意減少低血糖副作用的藥物,從事劇烈或長時間運動時要記得補充點心,三餐也要定時定量,從飲食、作息層層把關,並配合醫囑才是最有效控制病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