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僑生在僑生人數中佔三分之一,至今在台大馬僑生仍有一萬多人。究竟台灣對馬來西亞僑生有何吸引力?身為早一輩馬來西亞僑生,廖宏強主編《我們返馬這些年》,他表示,數十年前大馬人就哈台,看得是台灣翻譯的《小叮噹》、電影看《王哥柳哥遊台灣》,至今台灣在文化上仍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沃土,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醫師廖宏強主編《我們返馬這些年》於本屆台北國際書展舉行新書座談會。若問為何馬來西亞僑生前仆後繼來台、甚至在台灣校園內形成一股特殊風景,身為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廖宏強表示,大馬僑生來台可說是非常有故事。

廖宏強談到,過去英國殖民時期需要大量勞力,故只有苦力才會移居南洋,華人移居南洋後彼此搶地盤、打打殺殺,族群間認為不能讓下一代複製這樣的困境,才決定要興學、讓下一代有受教的機會。

華人世代注重教育,當年馬來西亞華人興學參考的範本就是中華民國教育制度,馬來西亞華人陸續開辦小學、中學,十二年教育教授華語,廖宏強談到,「當年英國人只想掌控當地資源,只要當地人不搞事就沒關係,對中文教育也不干涉。」

後來因馬來西亞共產黨之故,華文教育開始受到控管、納入國家體系,要求改制為國民制中學,「如果學校想獨立那就去吧,但從此自給自足國家不資助。」1961年時不接受政府改制的學校只能轉為獨立中學(獨中),該體系內出身的學生也就是台灣熟悉的「獨中生」。

「當年來台是獨中生最好的管道,最好的留學地點就是台灣。」因為受情勢所逼,廖宏強表示當年大馬政府不承認獨中文憑,當年若進入獨中又想繼續升學幾乎注定必須往海外走,「我們也是北漂青年,嚮往台灣的自由和建設。」

廖宏強談到,當年台灣對馬來西亞而言是強勢文化輸出國,早年獨中使用台灣繁體字課本,「連校訓禮義廉恥都是中華民國政府給的。」早年父執輩看得是台灣翻譯的《小叮噹》漫畫、電影看《王哥柳哥遊台灣》、武俠小說讀古龍,一直讀到張曼娟、龍應台,「台灣是文化輸出大國,來台灣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廖宏強為早一輩馬來西亞僑生,目前於台灣擔任醫生。他表示,台灣對馬來西亞仍非常有吸引力。(圖/記者許維寧攝)

「當年來台讀書很光榮。」早年台灣彰師大、台師大也為馬來西亞培育教師人才,返馬後多成為獨中教師,獨中體系在華語文化保存上自成一格、學生耳濡目染,以至於早年獨中生對台灣文化認同很深,「我們這一代拿的都是馬來西亞公民,身份認同馬來西亞,文化認同台灣,血統又是華人。」廖宏強自嘲,「我們也有點精神分裂。」

過去馬來西亞僑生來台只能透過聯合招生,近年台灣陸續開放各種方式,包括各校獨立招生、開放僑生改用外籍生身份入學,現今台灣學校一年兩次赴馬來西亞舉辦高等教育展,廖宏強談到,幾年前台灣在招生制度方面還算跑在前面。

但近年國際升學管道變多,歐美、中國也來搶人才,「中國大陸學得很快、獎學金給得更多、開放中國一流大學給僑生就讀,有些也學校甚至不看成績。」

廖宏強表示,僑生的板塊移動是真的,但目前在台馬來西亞僑生仍有一萬多人,升學趨勢還是有四成到五成華僑學生願意來台,在於台灣的餐飲科、技藝科對僑生仍有吸引力,但最大受僑生矚目的仍屬機械工程、電子與醫學系,「近年雖然來台比例下降,但是因為基數變大,整體人數仍上升。」

若要說年輕一輩僑生被何種台灣軟實力所吸引,大概還是流行文化跟台灣的自由度,「90後聽周杰倫、蔡依林,當年梁靜茹、光良品冠都是在台灣紅起來的。」廖宏強強調,台灣還是很自由、很多元,僑生來台思想上多少都受到台灣的影響也會將此帶回馬來西亞,「以通俗文化來講,台灣不能妄自菲薄。」

廖宏強(右)表示,僑生的板塊移動是真的,但目前在台馬來西亞僑生仍有一萬多人,升學趨勢還是有四成到五成華僑學生願意來台,在於台灣的餐飲科、技藝科對僑生仍有吸引力,但最大受僑生矚目的仍屬機械工程、電子與醫學系。(圖/記者許維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