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至善兒少發展中心擔任吉他老師的陳建宏,12年前棄工程界高薪,背著吉他走入社福界,到少觀所和少輔院教小朋友音樂,他深信「音樂是我的力量,可以帶來改變。」

陳建宏原任職工程顧問公司,專長是設計機電水電,經手的工程標案動輒千萬元,雖然收入高,但也承受極高的壓力,38歲那年,陳建宏發現自己再也快樂不起來,罹患憂鬱症。

妻子看他每天愁眉苦臉,建議他重拾年輕時彈吉他、唱歌的興趣,於是陳建宏離開職場,開始去咖啡廳擔任吉他手和駐唱,從此展開不一樣的人生旅程。

駐唱生涯中,陳建宏因緣際會接下到基隆七堵長安社區為原住民小朋友上音樂課的工作,這個起頭,讓他開始步入社福界,後來成為台北少年觀護所和桃園少年輔導院的音樂老師。

一連串的機遇,讓陳建宏的音樂之路,跟高風險家庭的小朋友連在一起;談及剛走進少輔院,陳建宏說,一開始,很多孩子對他耍流氓,把腳翹在桌子上,也不想理他,可是隨著一段時間的互動和陪伴,那些孩子開始跟著他一起唱歌,跟他勾肩搭背,讓他深信「音樂是我的力量,可以帶來改變。」

陳建宏是工程顧問界的逃兵,棄高薪,背吉他當音樂社工,薪水驟減卻甘之如飴。

他從民國106年開始,在新北市汐止花東新村原住民住宅的至善兒少發展中心教吉他,也因此看見這群阿美族孩子的困境,「缺少典範、刺激太少,不願意和外界來往、自成一格。」

陳建宏說,都市原住民兒少的改變非一蹴可幾,不是像摩托車轉彎,說轉就轉,而是像艦艇轉彎一樣,要慢慢轉。只要持續努力、不斷的想方法陪伴孩子,他們會變得更好、更茁壯,他也期盼,社會大眾、政府能更積極幫助原住民孩子,讓他們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