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自去年10月以來適逢枯水期,水位持續下降,其中受人注目的是,沉於石門水庫阿姆坪集水區內的土地公廟已經露出水面。當年因配合興建水庫,土地公遷移至大溪復源宮,自從水庫開始蓄水後,土地公廟就遭淹沒,只要水庫水位降至約240公尺以下,土地公廟就會逐漸露出。

位處石門水庫區域的大溪區復興里阿姆坪土地公廟,廟身以石塊堆疊,僅兩公尺高,1963年時石門水庫開始蓄水後,供俸的土地公遷移至大溪復源宮,形成一廟有兩個土地公的狀況,而位處水庫裡的廟身逐漸被淹沒。

石門水庫興建過後三年,發生第一次的乾旱,但除了水位下降並無其他特別景象,1991年春夏之際的乾旱,原來不見天日的土地公廟竟露出水面,當時大家戲稱圍「泥中廟」;2004年缺水,歷來只逢嚴重旱象才會現身的土地公廟再度重見天日。

直至2015年,土地公廟與附近的「夢幻草原」重現,吸引不少朝聖的遊客,成了當時熱門的枯水期景點,旅客可從環湖路進入,再沿著環湖路二段380巷走小徑就可見到此小廟;2017年2月初因乾旱,土地公廟再出現。

夢幻草原是石門水庫「龍珠灣」及對岸的「新柑坪」一帶,水庫興建前兩地相連,地勢平坦,原先為農地良田,民國50年間水庫興建,土地徵收,蓄水範圍內的四十多戶村民搬遷他處,而隨著水庫的乾枯,原先的農地浮出水面,經過陽光的曝曬加上雨水的滋潤後,原先肥沃的平坦土地頓時間就會成為一片柔軟草原,因此「新柑坪」在此時又有夢幻草原的美稱。

如今2019年,土地公廟再度出現,由前幾次露出情況看來,僅有嚴重乾旱之時,土地公廟才會露出水面,該廟因而被視為石門水庫缺水警戒的指標。

據水利署統計,去年10月迄今石門水庫集水區累積降雨量僅272毫米,截至今日上午10時,石門水庫大壩水位238.4公尺、蓄水量1億4549萬噸、蓄水率73.7 % 。

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張廷華表示,冬季是石門水庫的枯水期,當水位下降到240公尺就可以看到阿姆坪的土地公廟,過去的確是水情較吃緊的象徵,但去年石門供水區已與台北連通,每日可獲得65萬噸的供水,狀況已經有所改善,這對每日需供水2百萬噸的石門水庫而言是有相當大的助益,以目前蓄水量來看,水情維持穩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