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30日傍晚,憤怒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總統府秘書長受到媒體冤枉與羞辱,於臉書貼出標題為〈又來了?混淆是非的指控〉,文中指出,「一些媒體,不斷製造出來的、扭曲事實的誣控,正在向我們人民大眾洗腦,腐蝕我們辛苦建立的民主法治。」
黃武雄教授臉書特地連結翁啟惠無罪的維基說明,以及新頭殼評論文章「張淑慧觀點》又見系統性操作抹黑陳菊!這波是賤賣土地」,做為評論文章的基本資料。
黃武雄指出,他個人也反對政府任意標售國家公有土地,但是,近日媒體大肆報導前高雄市長陳菊「賤賣」土地,並不是國家公有土地,而是市地重劃的「抵費地」,這是為土地重劃後,諸如道路、溝渠、公園、學校、市場等,「都市更新」的公共基礎建設的經費來源,「卻遭到媒體指鹿為馬」。
黃武雄沈痛呼籲,「大家要摒藍綠成見,就事論事。用點心,了解真相根據事實,才能做出判斷。然後一起出聲,對這些信口污蔑人格、陷害忠良的報導,合力說不」!黃武雄的臉書全文如下:
1、
一些媒體,不斷製造出來的、扭曲事實的誣控,正在向我們人民大眾洗腦,腐蝕我們辛苦建立的民主法治。
民主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當我們被不實的誣控,日夜洗腦,自己也變得不辨是非,這時我們投下的一票,一點都不神聖。
不只不神聖,我們自己變成顛倒黑白的共犯,我們在民主的殿堂上,所做的共同選擇,對我們自己、對我們的社會,反而是一場災難。
真的,大家要摒藍綠成見,就事論事。用點心,了解真相根據事實,才能做出判斷。
然後一起出聲,對這些信口污蔑人格、陷害忠良的報導,合力說不!
2、
這兩天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人,又開始在製造是非,以假消息誤導社會,洗腦人民大衆。
現在誣控的對象,輪到一生無私奉獻、努力做事,不遺餘力的花媽陳菊了。
媒體人說:花媽在高雄市長仼內,踐賣公有土地。暗示陳菊涉嫌與建商勾結貪污。談話中扭曲事實,把「抵費地」說成公有土地。
要解釋「抵費地」之前,我要批評媒體這種指鹿為馬的言論。
不要忘了國際知名的化學家翁啓惠,兩年前因浩鼎案,被誣陷貪污,受盡折磨,到前天12/28剛一審判決無罪。
2016年3月,一些媒體未審先判。記得嗎?那時輿論天天轟炸,說得繪聲繪影。若非與翁親近,知其為人,都難免心存懷疑。縱或今日還他清白,他的名譽,他的形象,早已毀損。有多少人會注意到今日無罪的判決?從記憶中,把翁身上圖利自己的汚名擦拭?
翁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學術貢獻卓著。台灣能延攬到他,赴中研院致力提升生化的研究,發展經濟轉型高科技,是台灣之福。但這塊混淆黑白之地,不只汚蔑翁的人格,無知的斷送了台灣這樣重要的、經濟轉型的機會,有人出面來負責嗎?
3、
現在一些媒體,故技重施,又在汚蔑另一位無私奉獻的花媽。唯一能抵擋的是,我們自己的良知,還有,我們頭上淸明的腦袋。
弄明白「什麼是抵費地?」就不易被媒體操弄。
老實說,若是拋售大筆公有土地,我自己也一直保留。因為公有土地是人民共有,一旦賣給私人,世世代代的人民就無法接近,或使用。那真的是人民的「祖產」。
年前臉書,我還貼出:公有土地「只租不售」的構想。我希望公有土地為人民公有,可以永續經營。
但抵費地,不是公有土地。「抵費地」是什麼?我把朋友WZ,今早轉給我的解釋,稍加修飾如下,使清楚易懂。
4、
「我們生活的城市裡,經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地,土地邊界也不互相平行,而且地中間,還可能有畸零地。
這些形狀不齊整的地,還沒有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都市建設,像學校、公園、汙水處理廠、公用道路、停車場等。
要進行這些建設,很難由土地持份零碎的地主自己協調,更別說由地主自己監工興建 。
如果政府不介入,這地區的人,就永遠無法享有現代化的都市建設。
以台北為例:台北市政府就在取得多數地主的同意下,劃定重劃區。然後把重劃區內所有的土地收起來,做統一的都市規劃,蓋現代化設施。
市地重劃後,就可以規劃有互相平行的街道、住宅區、學校用地及其他機能的地。
問題來了,要蓋街道、公園、學校、汙水處理管等基礎建設,政府的錢從哪來?
總不可能政府幫某地區的土地所有權人蓋一堆建設,這些所有權人只有受益,卻不分擔建設費用。這就是「平均地權」的精神。
所以「平均地權條例」就規定,市政府可以向這些受益的地主收錢。
但不可能每個地主身上都有這麼多錢,這時地主也可以拿一些重劃後的土地,來抵他該付的費用。
因此政府通常會從重劃區裡拿走一定比例以下的地,拍賣作為都市更新的費用。
這些地,就是新聞裡的「抵費地」。換句話說,「抵費地」並不是無償取得,而是市政府藉由免收都市規劃費、基礎建設的建設費等經費,從地主手上換得的。
抵費地制度,讓政府可以在都市更新後,重新取得投入下一次都市更新的經費。
這樣的制度,也讓努力想做好事的市政府,有誘因積極推動都市現代化。
5、
釐清事實,才能對著混淆是非的誣控,大聲說「不!」,終止幾十年來,擾亂民主的媒體亂象。
黃武雄 2018-12-30
黃武雄認為部分媒體指控前高雄市長陳陳菊賤賣土地,隨即多家媒體未做任何查證,口徑一致大肆報導。 截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