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暫時偃旗息鼓,但跡象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對黨內質疑和挑戰的壓力有增無減。外媒觀察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身為中共名義上的二號領導人,在權力被削弱多年後,近來似乎有倒吃甘蔗之勢,「習近平路線」在踢到鐵板後,現在正需要依賴李克強來「收拾殘局」。
法廣(RFI)19日報導指出,李克強十八大與習近平同時上位,當時有「習李體制」之說,但沒有多久,就不存在了。報導稱,十八大以後那幾年,作為總理,李克強經濟上還主事;十九大以來,他主管經濟的功能也被削弱了,人們因此對李克強說的話都不太在乎。
但李克強前一陣子訪問新加坡時,「撇開講稿,侃侃而談,正好被許多人拿去跟習近平主席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一字一句讀稿子做對比,一個輕鬆,一個讓人看着難受」,法廣將此一對比視為習、李二人面對壓力大小不同具體而微的投射。
《華爾街日報》則分析稱,在中國慶祝啟動市場化改革40周年之際,「中共精英正發出數量罕見的不和諧音,其中很多指向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中美關係惡化,源於習近平把權力太過集中在自己手中」。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月訪問新加坡時,在兩次演講中都沒有提及習近平。中共官員公開發言時一般都會提到習近平。取而代之的是,他說起來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華爾街日報》藉此暗指習李矛盾。
報導並提到,鄧小平因支持市場化改革而受到尊敬,他還對一人統治持拒斥態度,認為這在毛澤東時代導致中國走上毀滅之路,「李克強是中國名義上的二號領導人,但近年來失去了對經濟政策的影響力,這方面權力已轉而握在習近平手中…」。
法廣認為,該報暗示李克強有點後發之勢。過去,一般報導和分析不太強調這點,「因為習近平好像太強大了」。
報導引述香港資深報人李怡的分析說,「從習近平和李克強會見特首林鄭月娥的表情和談話內容,就可以猜到二人的政治處境、當前形勢以及對香港的政策變化。」
「習近平基本上板著臉照稿讀」,重點在稱讚林鄭月娥此行「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李怡指出,但「李克強就全程輕鬆帶笑,沒有讀稿,他的講話才是林鄭月娥特首此行接收的重點」。他說,「在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的情形下,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可以說經濟保持了平穩的增長,是來之不易。」
李怡分析稱,「通常中共領導人態度輕鬆就表示地位趨穩,拘謹就表示權力在內部受挑戰」。
在李怡看來,中國經濟大幅下行,與中美貿易戰,同10月前推行的極左路線及妄自尊大有關。他強調,「後者,很明顯是習近平路線,在踢到鐵板後,相信習近平受到內部壓力,現在需要依賴李克強來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