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到底是不是又老又窮,高市府官方臉書「高雄款」繼11月初推出「高雄的 Before & After」,以影像對比方式,回顧20年來高雄市區的轉變,獲得熱烈的回響,一周內觀看次數已超過70萬次,再推出系列作品第二部,讓民眾細細比較。 

「高雄款」推出系列作品第二部是呈現縣市合併後,原高雄縣區的轉變與發展。影片以過去高雄人印象中,佈滿養殖管線的茄萣林園海岸線,及到處是墳墓的覆鼎金地區,如今成為生活休憩的景點,居住環境已大幅提升。產業上,透過捷運開進岡山路竹,以及和發、橋頭產業園區的陸續啟動,展現大高雄將擁有多元發展的願景。 

縣市合併時,大高雄面臨治理面積增加18倍及城鄉差距。經過八年改造,原縣區的資源投入,明顯提升基礎建設。唯有城鄉資源建設齊平,讓所有市民享有同等的宜居環境,才能進一步凝聚所有高雄人的共識,思考高雄未來的發展。 

根據統計顯示,原縣區的建設面向,主要是道路拓寬、公園開闢、防洪治水等基礎設施的提升,沒有中央投入的指標型建設,幾乎都靠市府獨力推動。縣市合併後8年間,原縣區投入的基礎建設經費約747億元,遠高於原市區的510億元,顯示市府對於城鄉建設齊平的決心。

延伸閱讀:

(影) 蛻變鳳凰vs又老又窮 「高雄時刻」精彩上線

用雙腳展現守護高雄的力量 「Wecare高雄」號召1117上街頭

林園海岸。   圖:高雄市新聞局提供

阻塞仁武交通30年的後港巷。   圖:高雄市新聞局提供

全新的後港巷。   圖:高雄市新聞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