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今天公布2030年亞洲10大關鍵技術,結果顯示,未來10年亞洲最重視的技術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相較於國際側重前瞻基礎技術,亞洲更著重生活應用型技術。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今天舉辦年度專刊「探新機:科技亞洲 產業創新」發表記者會,工研院與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合作,向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與印度等亞洲10國的技術研發專家與機構進行2030年前瞻科技調查,最後提出未來10年亞洲最看重的10大關鍵技術。

未來亞洲10大關鍵技術依序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6G行動通訊技術、自駕車、區塊鏈、新能源車、服務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固態電池、奈米科技、友善環境材料;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結果顯示,全球前瞻觀點較重視突破型技術及醫療技術,亞洲觀點則比較務實,以生活關鍵技術為主。

調查也指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在影響性、滲透率、投資優先度等3項指標都遙遙領先其他技術,因此在亞洲10大關鍵技術高居第一,顯見各國都認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對於國家競爭力相當重要。

工研院分析,亞洲工業化國家面臨結構老化、製造與服務勞動力不足等挑戰,政府為了維持產業與經濟成長,必須發展替代或輔助人力工作的智慧科技,這也是政府力推人工智慧科技政策的原因。

至於新興市場,雖然對人工智慧的需求增加,工研院預期,到了2030年,新興市場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掌握度還是不足,須仰賴成熟市場的技術開發能量。

而6G行動通訊技術高居第2名,工研院表示,行動通訊技術大約每10年演進一次,因此預估2030年將進入6G時代,會結合5G行動通訊和衛星網路以達到全球覆蓋。

工研院調查亞洲國家對於6G的投入情形,可發現6G對先進國家、開發中國家影響性都非常大,滲透度上,6G對於先進國家、開發中國家同等重要;投資優先度上,先進國家明顯較開發中國家積極;投資額上,開發中國家較先進國家多;整備度則以先進國家更為領先。

自駕車為第3大關鍵技術,調查結果發現,亞洲各國都積極發展自駕車,工研院預期,2030年路上自駕車普及率將達1至2成,而亞洲發展自駕車的原因除了產業與經濟發展,也能解決人口老化帶來的高齡駕駛、欠缺職業司機、城市塞車等社會問題。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表示,台灣正在力推新南向,但同時也應了解全球的科技發展趨勢,才能掌握國際脈動。

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經理侯鈞元則建議,應採搶先機、活政策、聚焦點、解社會、助產業、定目標等6大策略方針;活政策指的是台灣需要靈活且彈性的政策,如監理沙盒、開放數位金融、共享經濟規範等,而台灣屬於中小型經濟體,政策應該更聚焦,審慎篩選規劃,以具有高關聯效果或重大經濟及社會效益的關鍵技術為目標,並進一步達到解決社會發展需求的「解社會」效果。

此外,侯鈞元表示,台灣應該勇於設定目標,將台灣設定為亞洲地區的領導國家,但要注意的是,「領導」除了產業技術的領先,也需要政策靈活、社會因應等各方面均衡性的領導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