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敏敏與男友交往五年,從大學交往到出了社會,一起經歷過很多事情,但開始工作後,兩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男友每次都以工作忙碌為由,週末約會的時間變少,簡訊也很常已讀不回。有一天,她發現男友口中的忙碌,是跟另外一個女生約會,爭吵後男友提出分手,五年的感情就這樣宣告終結。她從來沒有想過兩個人會有分開的一天,頓時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道該怎麼從失戀的低潮走出來?

在身邊的親友和工作中,遇到不少像敏敏一樣的女孩;面對分手,除了讓時間療傷,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顧自己。

感情療傷四部曲

一、想哭就哭吧!不必壓抑自己的情緒

失戀時很常聽到別人說:「別難過了!下一個會更好」之類的話,但其實會感到傷心難過,覺得生活缺乏重心,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他,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等,這都是很常見的現象,因此不必告訴自己不要難過,不必勉強自己開心起來,你可以任意表達你的情緒。

二、別強迫自己要馬上忘掉他

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Daniel Wegner)做了一個白熊實驗(1987),請受試者在某段時間內不可以去想「白熊」這個詞,但結果發現,他們卻越容易想起,後來將這種現象稱為「反彈效應」(rebound effect)。因此當我們越強迫自己把對方忘掉時,反而只會更容易想起與對方有關的事情,當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不用感到挫折或責怪自己,也不用擔心會忘不了他,因為這本來就是勉強不來的。

三、學習跟自己相處

柯永河教授(1996)提出「習慣心理學」的理論,將習慣定義為「刺激與反應的穩定關係」。一開始我們會習慣有對方在身邊,是長期建立起來的關係和連結,分手其實就是在打破這個習慣,重新建立自己與自己的連結,開始養成在沒有對方的情況下,還是能自己一個人過生活。

四、做一些喜歡的事情,讓自己過得更好

過去交往期間,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與另一半相處約會,因此,分手後或許才有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建議可以列出「興趣清單」,依照喜好排序,並逐步完成,把過去曾經想做的事、想買的東西、想學的才藝、想看的書或電影一一實踐。

當你能給自己半年以上的時間,好好療傷、好好照顧自己,要成功走出失戀的低潮,一點也不困難。

 

作者簡介:

劉又綺臨床心理師

現任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劉又綺 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