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推手之一。高雄市勞工博物館今(28)天推出「織人織面也織心 — 台灣南部時尚紡織產業勞動特展」,透過台灣紡織產業發展史,介紹紡織業勞工對高雄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展場中還有古早縫紉機、布莊及多元的時尚服裝作品。
針對紡織產業的上中下游勞動者,展區內規劃有訴說「織夢人」、「做夢人」及「推夢人」的生命故事,現場還推出一系列「織染縫繡」技藝課程,讓民眾體驗手作樂趣。高雄市代理市長許立明說,勞博館是全國唯一以勞工為主題的博物館,這次展覽不僅讓社會大眾了解紡織業勞工對高雄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也帶領民眾展望未來,一窺時尚紡織產業的創新發展。
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老師邱鳳梓表示,台灣紡織業歷經1950年代萌芽期、1960年代發展期、1970年代出口擴張期,至1990年代的轉型期,其中1970年代紡織業蓬勃發展,中小企業將工作外包給家庭代工,形成「客廳即工廠」,為台灣經濟起飛時期的家庭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也呈現台灣紡織業如何翻轉夕陽產業的稱號,朝研發創新邁進,廣大作業人員的技能與相關設備,也隨著與紡織需求與時俱進。
這項展出展期至明年2月28日止,高雄市勞博館位在前金區中正四路261號。相關活動可上勞博館網站(http://kml.kcg.gov.tw/)及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MuseumofLabor/)查詢。
一張老照片,訴說台灣紡織產業發展史。 圖:勞博館/提供
展出現塲推出「織染縫繡」技藝課程,讓民眾體驗手作樂趣。 圖:勞博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