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意識抬頭,法規無限上綱,促使在大陸設廠的台灣PCB廠加碼投資台灣,但近年PCB廠工安災害、環境污染問題頻傳,台灣政府也以高規格控管因應,升級已是台商必走之路。

中國環保新規日益嚴苛,地方政府、環保團體各地稽查頻率明顯增加,台商如何調整產能因應,成為不得不思考的課題。

以台灣軟性印刷電路板(FPC)廠為例,毅嘉蘇州廠近期因環保稽查,部分產線停工,除了積極落實當地整改外,也開始思考生產基地過於集中蘇州的問題。

毅嘉執行長孫永祥表示,今年第3季台灣林口廠將增加濕製程產能,以分散風險,投資額約100萬美元(約台幣3055.6萬元),估可增加約1/4蘇州廠的電鍍線產能,等於補足在蘇州廠的環保風險區塊,加上其他產品出貨,預估整體林口廠營收將較過去倍增。

同為軟板廠的嘉聯益在產能配置上已有相關調整,今年現金增資用於產能擴充規劃在台北觀音廠,規模是集團現有廠房最大,目的就是希望長久解決中國環保法規造成的問題。

但嘉聯益強調,也不可能棄守中國大陸,因台灣環保法規明確,不會無限上綱,和環保相關的前段製程會盡量在台灣做,大陸則是投資不會產生廢水的後段製程。

兩岸設點的台灣軟板廠台郡同樣也調整產能布局,台郡說明,今年度資本支出規劃新台幣94億元,用於擴充產能,主要投資高雄廠區的前段製程,加上台灣人力品質較高且穩定,因此加碼投資台灣,高雄廠占總擴產比例的7成,昆山廠為3成。

但是,這樣的趨勢是否會產生「污染留台灣」的問題,台商強調,台灣也會有環保局來稽查,但至少有明確法規可循,台商不是不能接受中國環保意識抬頭,問題是中國屬於「人治的社會」,有些地方如江蘇的環保已比台灣更嚴格,「合不合理、反反覆覆都只能配合」,企業認為,回頭加碼布局台灣才是長治久安之計。

台灣PCB產業在台深耕逾數十年,有供應鏈完整集中、質精優良、兩岸布局等優勢,自2010年起,台灣電路板產業以3成市占率,贏過日本、韓國、大陸,穩坐全球第一,2020年總產值上看新台幣兆元。??

但在光鮮的頭銜下,台灣PCB廠也屢傳工安消防意外、環境污染問題,舉例來說,汽車板大廠敬鵬平鎮廠區今年4月驚傳惡火,造成人員傷亡財務損失的悲劇,國內PCB大廠過去也曾傳出工人掉落化學池致死的憾事,PCB廠排出的廢水污染河川,還曾讓桃園營盤溪被網友譏稱「藍色多瑙河」。

為洗刷PCB廠的污名,政府與產業界同步展開高規格改善做法因應,政府近期針對高風險性工廠,首次進行跨部會聯合安檢計畫,對象除了國內40家印刷電路板廠外,範圍還將擴及其他產業。

產業界方面,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成立安全推動專案,具體措施包括,針對40至50家電路板製造商進行安全消防輔導、建立PCB化學品儲存與供應系統、PCB製程排氣系統、共通性設備等標準,也針對現有的烤箱標準、電鍍標準採購建立驗證機制等。

TPCA強調,產業自發性針對PCB產業中高風險的設備,制定安全標準,從源頭控管災害發生的因子,這也是全球PCB產業首見,過去幾年也推出「台灣電路板產業白皮書」,實現降低環境衝擊願景,就是希望台灣PCB產業擺脫高污染、高風險的形象,朝零工安意外、零災害的目標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