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即將復古到專制政權時期,這樣的改變是習近平要上效「千古一帝」?還是這只會是個「千古一夢」?就有待中美雙方爭霸的權力對弈了。

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到半個月的習近平,向外界提出了他執政的企圖「中國夢」,並定義其為「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更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為了實現這個中國夢,習近平政權強調「維穩重於一切」,他透過了肅貪與集權不斷削弱對手並集中所有權力,企圖能確實打造「中國夢」的願景,如今19大所打造出來的常委已是名符其實「習近平政治局」了。即使習未正式登基稱帝,但他所擁有的權力早已直追明清時期皇權的範圍。

擁有絕佳的歷史機遇與蓬勃繁盛的經濟發展,習近平要追求的顯然不僅是安居樂業的小康國度,他要的顯然是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乃至於康熙、乾隆的「千古一帝」定位。這種「仿古追昔」的使命感乃形成了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期限的提議。 

千古一帝

在中國漫長歷史中,千古一帝是對於國家領導者的最高評價,對於千古一帝人選的名單雖因人而異;但是能被推崇的皇帝大約必須有優異的文治與武功。在文治上,習近平透過全力肅貪鞏固權力,並企圖在2020年讓中國達到全面小康,在武功上,中國雖強調和平崛起,但在對台灣、南海與釣魚台問題處理上顯然越來越硬,希望恢復固有疆域的態度也越來越明,尤其是在對台灣的統一議題上,中國已是「該軟不軟、越來越硬」,這樣的統一壓力讓台灣可以迴旋的空間越來越狹隘。此外習近平更對外提出了「一帶一路」的陸權大戰略,這主要是靠中國自己的力量來建立中國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並嘗試的藉由面向中亞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身,來閃躲美國藉由第一島鏈圍堵中國生命線與全球爭霸的企圖。

由於這些宏大抱負的進行絕非這5年任期內可以完成,也由於這些重大任務關連到中國能否崛起, 因此中國選擇讓習總書記能繼續連任國家主席,以符合他的使命感與成就感。

選擇本來就沒有對或錯的問題,再說專制比民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存活更久,從大歷史來看,民主或專制到底何者較合適中國,可能就要從現實面以及掌權者的思維來探究了。大家可以設想如果中國要直選「國家主席」,那是個怎樣的場景,要耗費的資源與人力呢,那又要如何維持投票的穩定性與政權的順利移轉,所以在大陸要實施民主選舉反而在「實然面」是個「能不能」而非「該不該」的問題。這樣的思緒可在中國政府動輒強調「維穩重於一切」的原則中觀察到。

但是這樣的延任與企圖心將導致國內權力鬥爭加劇,對外則與美國霸權產生嚴重的對立與衝突。 

國內的權力鬥爭加劇

首先,國家主席有任期制,使得敵對陣營仍有奪回江山的期待,因為任期到了又是一場全新賽局的開展。如今權力向習集中,無任期化,將導致敵對者認為奪權無望,要嘛向習近平低頭,不然就要發動更強烈的奪權手段,這都必然使得中國權力鬥爭更為激烈。

習擁有指定接班人的唯一權力,將使得「皇太子」的爭奪延長化與激烈化,清朝康熙晚年九名皇子發起的奪嫡之爭,為了爭奪皇位,親兄弟之間骨肉相殘,說明了接班人爭奪的慘烈。

再說,如果習在位很久,將會重用聽話的幹部,而非能幹的幹部,長此以往,奴才將比人才多,當習百年之時,就會面臨領導幹才的危機了。 

崛起先過美國這一關

很多人認定的中國崛起,是以恢復漢唐盛世,拿回固有疆域為目標。這種類似討債、算舊帳的態度使得中國崛起不是和平崛起,而是霸權崛起。中國認為理所當然的態度,當然就讓其他國家覺得壓力存在。

從固有疆域角度視之,毫無疑問,為了保護經濟生命線,中國必須全力保衛南中國海、台灣及台灣海峽、東中國海地區,尤其南中國海與東中國海海底富藏的資源,必須加以保護,這就造成了中國與利用這些海域的國家的衝突,尤其是把世界都當成他家花園的美國老大哥了。

台灣與釣魚台更是中美爭霸的交鋒線,這當然與台灣所處的優良條件有關,美國要圍堵中國就必須固守台灣,中國如果要東出大洋,台灣將是最難卻最重要的突破點。 

台灣面臨更大壓力

如果習近平延任的修憲提案生效了,就代表了習近平已完成台灣統一,恢復中國榮光為其在任的使命,這時台灣真的會更面對在政治上中國該軟不軟、越來越硬的姿態。這樣的壓力不僅是統一問題,更牽涉人民的民生福祉,政府可要謹慎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