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測第二天下午考自然科,全教會與各高中教師群認為,今天自然科的題型比往年來得多元化。
其中,化學科與去年難度相仿、但較前年為簡單。各章命題分布均勻。惟基礎化學(一)、(二)應分別出現於考題的第一、二部分,有部分題目(第5、47題)未按照此分布。

化學科的出題特色:
( 1)今年有考到實驗技能與安全的考題(第3、7題),有助於鼓勵學校的實驗教學。
(2)今年有考到符合108課綱的"探究與實作"趨勢的命題(第2題是結合了古代的煉丹術、第41~43題是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探究題)
(3)綜合題(37~40)以核能為主題綜合了自然科中四科的概念,維持了傳統綜合題的命題精神。

生物科部分,臺北市立松山高中莊雪芳老師認為,生物科試題出題很用心;出題特色:

(1)跨科整合題多, Ex.13(結合化學週期表)、40(結合物理r射線)、45(結合化學聚合物之概念)、53(結合地科之海洋科學)。
(2)實驗相關題型多, 圖表題多,約佔四成以上。
(3)有些題意不清(Ex.12(提供數據並非判斷光週期性的標準)、51(題目與選項連結性不足)、54(近似族群不易判斷),專有名詞定義不清楚(Ex.54同域互交與遺傳學概念不符),學生不易判斷。
(4)部分選項超綱,Ex.11(無性生殖部分版本未提及,裸子植物的繁殖各版本均未提及)、26(氫離子和ADH屬於高三內容,有超綱之嫌)。
(5)整合性題目較多,整體難度較往年偏高,對自然組學生較為有利。
(6)素養性題目增加,有為108課綱試水溫之用意。
物理科部分,桃園市立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認為,試題結合時事新聞,內容創新,以題組題形式呈現跨科學習重點。例如台灣首枚人造衛星及去年諾貝爾獎重力波的組題。
(1)試題內容綜合考生知識與理解等層次,例如波動、電流磁效應、電磁感應、光電效應、核融合的理論等。
(2)評量考生應用與分析的層次,例如數據函數圖形、智慧型手機加速感測器放大的示意圖。
(3) 重力波題組題考驗考生的物理概念與閱讀理解能力,可算是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科學素養題,能根據圖表解釋歸納延伸推論。
地球科學科部分,國立基隆女中林孟勳老師認為,地球科學難度中間偏易,解題仍以觀念為主,需配合圖表閱讀判識。今年題目比較活用,且題組內出現跨科題目,符合108課綱精神。第65題關於月球軌道計算需精準的計算能力,第68題地震定位的推論需配合課程內容的震度及邏輯推理, 是令人驚艷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