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中,宗教信仰一直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無論是本土信仰,或是來自異國的宗教文化,在在都具有安撫民心及凝聚共識、勸人向善的作用;從藝文角度來看,台灣本土廟宇的特色裝飾更是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文化,是極為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文化部從104年開始,致力推動臺灣王爺信仰文化資產守護計畫,今年已進入第三年。

街頭廟宇林立的台灣,身為王爺信仰文化發展脈絡最清晰的寶島聖地,每逢三年一科或一年一度的王船祭典到來時,所有人都會放下工作,共同參與迎王。有傳統文武陣頭的村鄉更如火如荼著手招募隊員,在冉冉線香煙霧中,進行一系列入館、暗館、開館、探館及謝館的傳統陣頭生活。

為迎接2018年的千歲爺盛典,並保護台灣民俗文化資產,文化部從104年便開始推動臺灣王爺信仰文化資產3年守護計畫,進行相關文化資產的保存、記錄、及教育推廣工作。今年是守護計畫的第三年,文化部舉辦2017年臺灣王爺信仰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特別邀請到日本、法國等國內外王爺信仰文化研究專家發表論文,並於10月18、19日至「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南鯤鯓代天府)、「西港刈香」(西港慶安宮)等重要民間宮廟實地參訪,與民俗保存者對話。希望透過這次交流,推展臺灣無形文化資產保護工作。

王船祭典在王爺信仰文化極為重要。過往科技尚不如現在發達,人們時常必須以渺小的血肉之軀面對大自然的未知挑戰,在惡劣環境下艱辛求生,因此,人們寄託心靈於王爺與眾神明,望神明與王爺庇佑闔家平安,並將瘟神押解上王船,隨著代天巡狩的王爺和王船一起離開,使人民遠離災禍。因為千歲爺由海邊來,自然也要從海邊將衪送走,因此人們會建造華麗的王船做為千歲爺離開的交通工具。這便是王船祭典的由來。

本次研討會致力於藉國內王爺信仰的歷史演變,來深入探討王爺信仰文化在東南亞國家的發展情況。此外,文化部也同時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辦理「巡狩四方──臺灣及鄰近地區王爺信仰特展」,在博物館的大廳展出王爺信仰文化的文物,如木製王船、糊紙王船等,展覽中也有系列影像展示、繪本及專題講座,敬邀民眾前往探索「跨界神船」魅力。期待能夠拋磚引玉,除提高社會大眾對傳統文化的的重視及保護意識,讓臺灣民俗的文化能夠世代傳承、發揚。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施國隆局長致贈感謝狀予八份姑媽宮。   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2017年臺灣王爺信仰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召集人李豐楙致詞。   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2017年臺灣王爺信仰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施國隆局長致詞。   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