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中市農業局不發滅鼠藥,呼籲要農民採物理及生物法防治鼠患,避免「傷及無辜」!野鼠為農業產區常見危害農作物的生物之一,防治方法可分為化學、物理及生物防治,其中化學防治法為投放滅鼠餌劑,但此方法容易造成石虎、貓、蛇類等掠食者中毒。因此,台中市農業局今年不再統一採購及發放滅鼠藥,呼籲農友多加利用捕鼠籠、設置巢箱、豎立棲架等物理及生物防治法。
農業局表示,防治野鼠的化學防治法為投放滅鼠餌劑;物理防治常見方法為利用捕鼠籠或黏鼠板;生物防治則透過設置巢箱、豎立棲架等,吸引猛禽如黑翅鳶、東方草鴞、鳳頭蒼鷹、領角鴞等棲息,或於密閉溫室、倉庫養貓,透過掠食者捕食野鼠而降低野鼠密度。
農業局指出,滅鼠餌劑含抗凝血劑成分,野鼠食用後會內出血逐漸死亡,通常需約3至10天,期間如被猛禽類或天敵生物如石虎、貓及蛇類捕捉,容易間接造成掠食者中毒甚至死亡。
農業局表示,有鑒於滅鼠藥對於保育類猛禽的危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自104年起停辦全國滅鼠週,並自105年起取消滅鼠藥補助,改由縣市政府自行評估是否執行。為配合中央及台中市的生態友善政策,因此台中市農業局今年度不再統一採購及發放滅鼠藥。

防治野鼠的物理防治常見方法為利用捕鼠籠或黏鼠板;生物防治則透過設置巢箱、豎立棲架等,吸引猛禽棲息,或於密閉溫室、倉庫養貓,透過掠食者捕食野鼠而降低野鼠密度。 圖:Flickr提供侯 惟瑄開放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