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高雄壽山有一段19世紀的戰事歷史嗎?壽山有一條「登山街」隱身在壽山山麓,原有一片打狗潟湖,稱作「打水灣」,曾為運送「阿姆斯壯大砲」至大坪頂砲台的古道,不過這段道路卻因為年久失修,失去往年風采,現在要重新開張了!高雄市政府利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修繕「登山街口」,重現當年史溫侯、劉銘傳、裕仁皇太子的足跡,來一趟壽山小旅行吧!在這裡慢步尋訪最原味的高雄歷史景象。

「登山街」隱身在壽山山麓,19世紀時原有一片打狗潟湖,稱作「打水灣」,1864年,當時英國領事館副領事史溫侯取得土地,原本想興建英國領事館,後來因評估並不合適,便贈送給外國人社群設立打狗墓園;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為加強打狗港防務,於壽山大坪頂興建砲台,與旗後砲台及哨船頭砲台(雄鎮北門),共同扼守打狗港,而登山街60巷則是清代淮軍從打狗海關碼頭運送阿姆斯壯大砲至大坪頂砲台的古道;日治時期,日本裕仁皇太子台灣行啟,1923年4月23日從位於古道旁之貴賓館出發步行登上壽山,而後登山街60巷則轉變成登山展望道;直至戰後,隨著軍眷及城鄉移民遷入,此地形成了山城聚落。這個場域在不同時代,交疊著不同人們的生命故事,也遺留下無可抹滅的生活紋理,豐富了高雄的城市故事與人文底蘊。

高雄市政府從現代城市起源的歷史特質提出興濱計畫,規劃以8年時間,投入逾7億元,從山、港、鐵、町四大主軸,逐步再造哈瑪星歷史場域等不同層次的城市空間變化,在30日宣告全台第一個「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場域完工啟用,希望藉此再造哈瑪星的榮景。

「登山街」曾是史溫侯、劉銘傳、裕仁皇太子交會的場景,也是古道與湧泉匯集的地景,經與中山大學、文史工作者及在地居民共同合作,爬梳歷史脈絡後,整復不同歷史階段遺留的古道、水道、駁坎、防空壕、機槍堡及民宅遺構等遺跡,來述說高雄城市人與土地的故事。啟用後此處將成為戶外歷史展場,讓所有來到哈瑪星的訪客能夠在此穿越時空,遇見往昔,細細品味探尋過往的城市記憶。來高雄,走一趟壽山,在登山街感受歷史的痕跡,與過去的城市記憶,為自己的假日安排一場歷史小旅行吧!

登山街60巷水道修復前景象。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登山街60巷水道修復前景象。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登山街60巷歷史場域修復後現況。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登山街60巷歷史場域修復後現況。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登山街60巷一帶完工鳥瞰圖。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