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108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比例,最終回到研修小組的「文言文的課數比例需符合3年45~55%比例」,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作家向陽(林淇瀁)表達:非常不滿意。

林淇瀁在臉書表示:「教育部今天召開課程審議會(課審會)大會,經過約10小時的討論,最終決議高中國文文言比例訂為45%至55%,和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課發會)草案一致,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則不侷限於四書。」接著,我就接到聯合報、中央社記者來電詢問我的感想,整理如下,以免明天又要求對方更正,給對方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向陽針對教育部通過的高中國文科文言文比例,表達了4點看法:

一、我們對此一決議非常不滿意,我們會繼續努力。
二、對於未來中學生仍必須接受高達%60以上(外加中華文化教材)的文言文教育的束縛與折磨,具有語文教育熱誠的老師仍須為此努力備課,以至於無法同樣用心於現代語文的傳授與啟迪,我深感愧疚與遺憾。

三、課審會的決議,以60%的文言文比例置入高中國文課本,顯然不符課綱陳述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高中國文課本的教材及其內容,在高達60%以上的文言文教材編入之後,將使國民基本教育在語文教育這個面向上嚴重失衡,基本理念形同廢紙、課程目標也因此蹈空而難以落實。

四、100年前(1917)「胡適們」推動中國白話文運動,備受阻撓、醜化與扭曲,但終究改變了20世紀中國語文的書寫習慣(從文言文到白話文)。很遺憾,100年後的台灣,竟還在文言文教育的框架中打轉。就讓這場決議,成為敲響21世紀台灣語文教育改革運動的鑼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