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杜鵑,便會讓人聯想到陽明山或台灣大學的杜鵑花季。春天時杜鵑盛開,能親身感受到杜鵑花萬紫千紅、百花爭豔的勝境,由於園藝業者不斷育種推廣新品種,讓杜鵑花被列為世界名花。台灣有著非常豐富的原生杜鵑花資源,從低海拔分布到高海拔,其中非常多種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值得園藝推廣。
高海拔植物的韌性
台中市氣候宜人,是個四季賞花的好地方,冬季可以欣賞后里花毯節、新社花海,春天可以到武陵農場賞櫻。時序進入5月,天氣漸暖,日照變長,是野地百花盛開的時節,這時的高海拔地區,也正開始一場奼紫嫣紅,美不勝收的杜鵑花盛宴。
台灣的高海拔一般所指的是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區域,森林主要以台灣冷杉、台灣鐵杉、台灣二葉松等針葉樹林為主,開闊地常見大面積的玉山箭竹為優勢的草生地。
高海拔地區的氣候冷而多濕,冬寒有積雪,一般從12月底開始下雪,到隔年3月為雪季。由於氣候嚴厲、風勢強勁,風化作用強烈,常見岩壁、碎石坡及岩屑地形,地形陡峭,土壤堆積極少,水分保存不易,由於地形造成的微棲地豐富,孕育高海拔地區植物的多樣性。
生長在高海拔的植物為了適應這些惡劣的環境,演化出一些特殊的形態特徵,以度過惡劣環境的考驗。例如,很多高山植物演化出匍匐生長、根部常深入岩縫、葉面變小、葉緣反捲或密被蠟質或呈針狀,有些葉片形成肉質狀,氣孔下陷,葉面長絨毛或鱗片,減少蒸散面積等特殊的形態特徵,以度過環境的考驗。
初夏高山的杜鵑花盛宴
高海拔地區生長的杜鵑花最常見的是玉山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及紅毛杜鵑(Rhododendron rubropilosum),由於高山地區生長季短,氣候嚴酷,所以植株雖不算高大,但往往已經有數百年的樹齡,糾結扭曲的樹幹猶如自然的盆景藝術。高山的杜鵑花季由紅毛杜鵑於4月先登場,紅毛杜鵑稱霸台灣中高海拔海拔3,300公尺以下的開闊地及疏林中,是分枝細密的灌木植物,花色鮮紫紅,非常引人注目,盛花期整個山頭一片嫣紅。
進入初夏,就輪到玉山杜鵑登場,這是台灣分布海拔最高的杜鵑,特產於台灣高山地區,海拔分布可達3,800公尺,具有非常強悍的耐寒能力,枝葉被冬雪覆蓋數月仍能安然存活。玉山杜鵑的花朵數量龐多,花苞綻放由粉紅轉雪白,盛花期滿山一片花團錦簇,爭妍競豔,是台灣5、6月高山花季的主角。玉山杜鵑的型態變化很大,跟高山地區另一種常見的森氏杜鵑極為類似,除了葉的大小、葉柄長度及葉緣反捲程度稍有出入外,兩者差異不大,因此最近在分類上已將玉山與森氏合併為同一種。
有趣的是,玉山杜鵑花的生活週期屬先開花後長葉,花芽是在前一年的11月左右孕育於枝梢,芽體包被多層的鱗片,經過冬季低溫至次年春天達一定溫度後,才會逐漸開花。
雪山山脈的賞花之旅
高海拔地區因紫外線強烈,植物為了減少陽光中過量紫外線所造成的傷害,常具有較多量的類黃素或花青素,也因此成就了它們的美艷。美麗的高山植物是高海拔最動人的景緻,杜鵑花季過後,各種高山野花如台灣百合、虎杖、高山薔薇等高山花卉也跟著綻放,點綴大地,令人目不暇給。每年5到9月色彩繽紛的花朵遍布山野,是登高賞花的絕佳季節。
台中市境內的雪山山脈沿線,包括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武陵農場至雪山圈谷、「武陵四秀」的品田山、池有山、桃山和喀拉業山等,都可以見到這些美麗的台灣原生杜鵑花。喜愛登山旅行的遊客可別錯過了這個美麗的杜鵑花盛宴。
--------------------------------------------------------------------------------------
編按:「杜鵑花算是樹嗎?」有些人可能覺得疑惑,由於台灣常見的園藝杜鵑大多植株矮小,影響了一般人對杜鵑花的印象,其實杜鵑花科(Ericaceae)的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按照性狀不同可略分為兩大類:一是植株通常較矮小、灌木狀,葉子紙質且小型的杜鵑類(Azalea);一是植株較高大、喬木狀,葉子革質且大型的石楠類(Rhododendron),也就是喬木狀的杜鵑花,高者甚至達二十多公尺,像台灣原生的喬木狀杜鵑如玉山杜鵑(森氏杜鵑)、西施花及台灣杜鵑等,樹高多在2~5公尺左右。
--------------------------------------------------------------------------------------
認識台灣原生的杜鵑花
全世界的杜鵑花大約有900種左右,隸屬於杜鵑花科,廣分布於北半球熱帶、亞熱帶至高山寒帶地區。根據中興大學曾彥學教授的記錄,台灣原生的杜鵑花共有十五種,我們平常在公園內最常見到的是平戶杜鵑、皋月杜鵑及久留米杜鵑等,其實這些都是外來的園藝栽培品種,並非台灣原生杜鵑。
台灣許多原生種杜鵑都非常美麗,具有觀賞價值,樹形有喬木、灌木,在高海拔裸露地甚至低矮匍匐生長,花色有磚紅色、白色、粉紅色、黃色等不同的花色,有些花色還會隨著開花時間而轉換,開花期滿樹布滿花朵,豔麗非常!
依照生長習性,杜鵑花可分為地生型與著生型(附著生長在大樹上)兩類,其中地生型杜鵑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雲貴高原一帶,著生型杜鵑則分布於熱帶地區如印尼、馬來西亞、新幾內亞及附近島嶼,台灣在地理分布上正好位於交界帶,因此很幸運能同時看到這兩型杜鵑。
著生杜鵑(Rhododendron kawakamii)為台灣原生杜鵑花中,唯一具有黃色花也是唯一的著生型杜鵑,花期為4~6月,通常著生於中海拔喬木的枝幹上,以紅檜較常見,開花時甚為醒目,是台灣霧林帶的指標植物。
西施花(Rhododendron ellipticum)普遍分布低至中海拔,花冠是漏斗狀,花白至淡紅色,散布紫色或黃色班點,花型大、花色美,很適合作為台灣原生綠美化樹種。
金毛杜鵑是台灣所有的野生杜鵑花中,垂直海拔分布幅度最大的種類,葉子兩面密布金黃色的腺毛是其特色,從平地到2,700公尺的山區都有分布,適應力強,現在被園藝界廣泛使用。
其中,以烏來杜鵑(Rhododendron kanehirai),屬台灣特有種。原始的生育地僅分布於台灣北部新店溪上游的北勢溪一帶,是台灣原生杜鵑植物中族群數量最少、分布最狹隘的一種。1984年翡翠水庫完工蓄水後,將其生育地全部淹沒,目前已無野生植株,是台灣唯一在野外滅絕的杜鵑。僅靠當初移地栽培的少數植株,靠人工繁殖苟延殘喘,現在台大校園及台北植物園仍可看到復育的植株。人類的開發建設常破壞稀有物種的原生棲地,導致其滅亡,前車之鑒,當引以為戒。
![玉山杜鵑小檔案
學名: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
科名:杜鵑花科Ericaceae
產地:台灣特有種,產於中央山脈海拔1,700公尺針闊葉混生林至3,800公尺,森林界線以上形成矮盤灌叢。
特徵:常綠灌木至小喬木,高度可達3公尺,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革質。花闊鐘狀,10~20朵叢生枝梢,花色從白色至紅色,花期為4~6月,花梗、花萼及子房均被腺毛。果實大小0.8~1.5公分,呈褐色。
特色:依生長環境可呈現喬木與灌木兩種形態,生命力旺盛,耐貧瘠,不論是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形或透光佳的針葉林,或是岩隙、石質土皆可生長。當混生在冷杉或鐵杉林等高大樹木時,多呈高挺小喬木狀;當混生於低矮的玉山圓柏灌木叢中,或在裸岩峭壁時,則枝椏糾結呈匍匐狀。 圖:沈競辰/攝](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news/90/593f83005ac93.jpg)
玉山杜鵑小檔案 學名: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 科名:杜鵑花科Ericaceae 產地:台灣特有種,產於中央山脈海拔1,700公尺針闊葉混生林至3,800公尺,森林界線以上形成矮盤灌叢。 特徵:常綠灌木至小喬木,高度可達3公尺,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革質。花闊鐘狀,10~20朵叢生枝梢,花色從白色至紅色,花期為4~6月,花梗、花萼及子房均被腺毛。果實大小0.8~1.5公分,呈褐色。 特色:依生長環境可呈現喬木與灌木兩種形態,生命力旺盛,耐貧瘠,不論是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形或透光佳的針葉林,或是岩隙、石質土皆可生長。當混生在冷杉或鐵杉林等高大樹木時,多呈高挺小喬木狀;當混生於低矮的玉山圓柏灌木叢中,或在裸岩峭壁時,則枝椏糾結呈匍匐狀。 圖:沈競辰/攝
![西施花很適合作為台灣原生綠美化樹種。 圖:沈競辰/攝](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news/90/593f8302d8c97.jpg)
西施花很適合作為台灣原生綠美化樹種。 圖:沈競辰/攝
![金毛杜鵑磚紅色的花朵大而豔麗。 圖:沈競辰/攝](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news/90/593f8304f2a2c.jpg)
金毛杜鵑磚紅色的花朵大而豔麗。 圖:沈競辰/攝
![紅毛杜鵑的花色為鮮紫紅,在山上非常引人注目。 圖:沈競辰/攝](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news/90/593f830704608.jpg)
紅毛杜鵑的花色為鮮紫紅,在山上非常引人注目。 圖:沈競辰/攝
![烏來杜鵑是台灣唯一一種野外滅絕的杜鵑。 圖:沈競辰/攝](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news/90/593f83094c82e.jpg)
烏來杜鵑是台灣唯一一種野外滅絕的杜鵑。 圖:沈競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