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昨(5)前往雲嘉地區勘災,雲林縣長李進勇向蔡英文爭取增設「滯洪池」才能解決北港溪水系淹水問題,盼中央儘速核可通過蔡英文則回應表示,政府可與地主在滯洪池及綠能發電上合作,與民共享資源。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今(6)日接受《新頭殼》訪問時表示,過去「徵收費用」佔整體成本太高,未來將不採取「土地徵收」方式取得所有權,而是以「農地變更使用」方式導入「民間廠商投資」,結合「滯洪池」與「太陽能發電基地」方式,不僅是新模式與新商機,對民眾也是新選擇。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今日下午報告「前瞻水環境基礎建設與0601豪雨災害檢討因應」記者會後,接受《新頭殼》訪問時指出,滯洪池由於需要「一大片土地」,且位置上要「剛好比較低窪」才能吸收雨水,然而郊外很多是「私有土地」,因此過去常遇到困難,除了地主認為你要徵收我的土地依法要有公益性、合理性外,政府也要投資很多土地費用,土地成本相當高,約佔20%到30%的經費。

楊偉甫指出,因此,如果滯洪池非開闢不可,他認為能不能跟地主合作,不用徵收方式,而是與地主「合作」做成「滯洪池」功能,但農地、耕地會變為「太陽能發電基地」,成為太陽光電板的發電站。楊偉甫解釋,這是讓農地「變更使用」為滯洪防災公益上的使用,但維持農民的所有權,因此沒有土地徵收費用問題,對於過去「土地取得困難」情況有所幫助。

楊偉甫強調,這樣的想法不僅地方贊成,蔡英文總統也特別指示經濟部去做研究,經濟部會與農委會談這個問題,例如「優良耕地」是不是要排除掉,朝這個方向想辦法克服土地取得困難問題。除與農民合作,也將思考如何導入民間投資,目前也有很多民間廠商表達與民眾合作與投資的意願,是「新商機」與「新模式」,對民眾而言也是「新選擇」。未來若產生利潤,「廠商也會再與地主來分。」他說。

楊偉甫強調滯洪池在這次0601水災中扮演的角色,他指出全台大約有39處滯洪池,1986萬立方公尺的滯洪量,在這次豪雨中有發揮功效。在市區滯洪設施部分,他強調未來營建署在與地方政府合作改善治水過程中,將把下水道、滯洪設施都考量在內,他以在台中市精華地段的「秋紅谷」為例,表示未來將朝向利用「都市計畫」將公園綠地能做滯洪功能使用的進行變更使用,搭配下水道系統來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