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再傳致命恐攻,3名武裝分子駕車高速衝撞倫敦橋上的路人,隨後又在鄰近地區持刀砍傷多人,導致7人喪命、至少48人受傷。3名凶嫌已悉數遭警方擊斃。

以下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列出的7個相關重點:

●何人犯案?

英國警方擊斃3名嫌犯,但迄今尚無團體宣稱犯案。

過去3年,發生在西方國家的恐怖攻擊或陰謀,幕後主使絕大多數是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或是受到這個組織鼓舞,但受到蓋達組織(a-Queda)激勵犯案也非全無可能。

●受ISIS激勵?

假如這起攻擊案與ISIS有關,凶嫌是否受到這個組織激勵犯案,如同美國公民馬丁(Omar Mateen)去年釀成49死的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夜店槍擊案?或是ISIS訓練的恐怖分子所為,例如2015年奪走130條人命的巴黎恐攻?

凶嫌昨天以低技術方式發動倫敦恐攻,使用車輛和大型刀械作為武器,暗示其可能受到ISIS激勵犯案,而非由ISIS訓練出來的戰士犯下這起攻擊案。

●攻擊陰謀的規模?

截至目前,我們僅知有3名嫌犯涉及這起攻擊案,但不清楚他們是否隸屬更大規模的組織,或只是獨立犯罪團體。

●倫敦恐攻是否與穆斯林神聖的齋戒月有關?

伊斯蘭教齋戒月自1週多前展開以來,恐怖攻擊事件激增,包括在西方國家,因為ISIS曾號召追隨者於齋戒月期間發動攻擊,過去也有鼓勵徒眾發動這類攻擊的紀錄。

ISIS去年號召追隨者於齋戒月期間發動攻擊,宣誓效忠ISIS的馬丁就是響應的徒眾之一,他在奧蘭多夜店發動美國自911事件以來,傷亡最慘重的恐怖攻擊。

●當倫敦恐攻嫌犯身分獲得確認,他們會是執法當局認識的人嗎?

這類情況時有所聞。舉例來說,兩週前在英國曼徹斯特亞莉安娜(Ariana Grande)演唱會發動攻擊、釀成22死的自殺炸彈客,就在英國安全部門的關注名單上。

●英國4個月內接連發生3起恐怖攻擊,將對8日的大選帶來何種政治影響?選民是否認為政府沒有做到保護人民安全的優先要務?

一般而言,恐怖攻擊會引發「同仇敵愾」效應,例如美國發生911恐攻後,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的支持率隨即竄升。

然而,英國人民或許對政府無力阻止恐攻陰謀感到憂心,各界關注英相梅伊(Theresa May)是否將面臨政治反彈。梅伊所屬執政保守黨的反恐立場,向來被視為較對手工黨「強硬」。

●未來如何因應?

美國總統川普在倫敦恐攻後不久發表推文說,有必要採行政府提議禁止6個穆斯林國家公民入境美國的旅行禁令。

然而,在西方國家犯下這些恐怖攻擊的凶嫌大多是在當地土生土長的移民後代,並非最近才入境的移民或難民。

事實上,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要預防汽車在公共場所發動攻擊極其困難。

防範這種攻擊的最佳辦法是可靠的情報,這類情報經常來自穆斯林社會。

蒐集這類情報所需的不是疏遠穆斯林,而是鼓勵他們向當局舉報看見何者變得激進,或似乎正在準備發動某種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