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房子、金錢、黃金鑽戒、一技之長……,身為父母親的人,會留什麼給自己的孩子?我的母親留下許多東西給我,「旗袍」也在其中。

旗袍,在日本是稱為「チャイナドレス」(China Dress,屬於和製英語),原本是滿州人的服裝,從滿州人建立了清朝政權時候開始,旗袍也逐漸普及到漢人的日常生活裡面,直至今日。

當日本人母親嫁給台灣人父親之後,在台灣出席大大小小的宴客活動,一定是穿著旗袍裝出席,也許這是母親對自己嫁過來台灣的一種覺悟吧。

近年來,日本社會再度掀起了穿和服的熱潮,而旗袍其實在台灣也似乎都佔有一席之地,許多時下的年輕女孩子也流行穿著時髦的改良式旗袍,我自己也曾經買過幾件旗袍,但是,母親的旗袍是由裁縫師量身訂做的,不管在布料上或是剪裁上都很精緻高雅,比成品耐穿耐看好幾倍。

我的衣櫃裡有好幾件母親留下的旗袍,偶爾會隨著不同的心情穿出門,但是2月4日當天,我要穿著母親的旗袍出席在石川縣舉辦的電影首映會,是我很早以前就決定好的事情,因為這是一部描寫關於她的故事,而且要在她家族的起源地——石川縣上映,理所當然地要帶著她的遺物前往。

以我的兩本著作改編成電影的《媽媽,晚餐吃什麼?》,在日本全國上映的前一個禮拜,也就是今年2月4日開始在金澤等地舉辦了先行首映會。隨同參與演出的演員們和白羽導演,一行人馬不停蹄地到各個放映的電影院,上台跟觀眾們致詞,度過忙碌卻充實的一天。到每個地方,都有人稱讚我身上的旗袍:「這件旗袍,真的很好看!」如果母親聽到了,也一定會感到得意洋洋吧。

即便如此,其實我第一次穿在身上時,著實嚇了一跳。不管是旗袍的胸圍、顏色、長度等都完全符合,彷彿一開始就是為我量身訂做的,我與母親的身形是如此地相似,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遺傳吧。

這部電影是描寫我的母親與台灣人父親結婚之後,透過學會的台灣料理,穿插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是家族的故事。在大螢幕上,可以看到圍繞著餐桌牽起的家人記憶、親子間的情感、姊妹的糾葛等等,希望觀眾能夠從各自的立場,得到一些共鳴或者喚起屬於自己的家族記憶。

不同於負責製作・配給的電影公司的宣傳活動,我自己另外規劃了一場特別試映會。1月下旬,地點在東京的台灣文化中心,邀請對台灣感興趣的媒體朋友和相關團體一同來共襄盛舉。這是電影首次向一般民眾公開,因此對觀眾的反應有點戰戰兢兢,片尾曲是妹妹親自獻唱的「空音」,當音樂開始播放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一瞬間,我也鬆了一口氣。2月4日,在金澤的電影院首映會後,現場觀眾如雷的掌聲,那份感動至今仍難以忘懷。身為原作的作者,我感到相當開心。

當天晚上,在金澤也舉辦了特別品嚐會,重現電影裡面登場的台灣料理,與當地民眾一起同歡。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父母親和親戚們也是這樣子,大家聚在一起用餐並且閒話家常,整個氣氛相當熱絡,栩栩如生的畫面掠過了腦海。可能是穿著母親旗袍的緣故吧,在來賓面前一邊打招呼,眼眶裡也不自覺泛起了淚光,我明明是不喜歡在別人面前落淚的啊!

然而,母親在台灣穿著旗袍,可是實際上父親喜歡的是母親穿和服的模樣。聽說日本人女性穿著和服的端莊高雅模樣,對台灣人男性都有一種無法抵抗的魅力。電影宣傳告一段落之後,我想下次穿看看使用石川縣的加賀友禪或能登上布製成的和服,讓父親也可以瞧一瞧。

在台灣的上映日期是5月12日,配合母親節的到來,希望大家可以攜家帶眷一同去觀賞。在台灣舉辦的宣傳活動可能要比日本的還多,在正式上映前,為了答謝台南市政府在電影拍攝上給予了全面協助,因此在台南舉辦特映會,另外也在台北有場試映會。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台南鄉親們的熱烈迴響,他們對這部電影是發自內心的支持與愛護。因為電影有一部分是在台南取景,所以當畫面裡面出現了菜市場或街角一隅,彷彿勾起了大家共同的生活回憶,現場顯得相當興奮。那一刻,感覺自己終於受到台南人的認同,也許這是被任命為台南觀光大使的我也不負所托,多少發揮了一些作用吧。

在台灣進行一連串的宣傳活動裡面,我的包包裡一直放著母親留下的食譜,也是我的第二本著作《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的寫作動機。

母親的食譜是比手掌心稍微大的A5尺寸雙環筆記本,打開的第一頁,上面寫著:「1972年、11、18 向劉左源先生的太太請教中國料理的作法」。

食譜的開頭寫著「砂鍋」,而結尾是「紅豆糕」,還有之間列出的許多道台灣料理,都是我們家人在餐桌上再熟悉不過的母親的味道。電影裡登場的一道道料理,也幾乎是從食譜裡面挑選出來的。

這部電影是從5月12日開始在台灣各地上映,第一天在台北的光點華山電影院裡,包括親戚和小學同學們,以及出版社的人等等,很多我認識的人都前來觀賞。其中,還有父親在台灣大學的時代,結交了兩位感情甚篤的好友,但是都已經過世了,而他們的太太和女兒們也都來參加了。雖然,父親與好友們一起度過的光陰不到1年半的時間。

但是,那1年半是在1947年到1949年台灣社會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發生了台灣戰後歷史上最慘烈的228事件與銜接之後白色恐怖時代的過渡期。電影裡面只有描寫片段而已,有一幕是戰後剛從日本回來的父親,對於眼前台灣遭遇到的巨大變化,感到非常苦惱的模樣。

上映會結束後,父親好友的女兒們最先跑過來跟我說:「這部電影太棒了」。

從我們家族的故事裡面,觀眾是否有看到與自己父親與家族重疊的部分呢?透過這部電影,當時父親的苦惱與心情,如果能夠傳達給觀眾知道,並且感同身受的話,我也覺得很欣慰了。

埋藏在食譜裡面的母親料理,能夠在大螢幕重現,而且在一家人曾經居住過的台灣上映,與台灣的觀眾們分享我們家族的故事,感覺很不可思議,內心是滿滿的感動與感激。

我想這是我對雙雙早逝的父母親能夠做到的最大的孝順吧。5月12日上映當天我在路邊買了一朵康乃馨,上一次在台灣買康乃馨是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在母親節前夕,我在心裡默默地唸著:「媽媽、爸爸,祝你們母親節快樂,還有謝謝你們。媽媽的料理和爸爸的人生被拍成了電影喔」,將我的思念之情獻給在天之靈的父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