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遊戲轉點優惠,但我剛好沒錢了,你可以借我3000嗎?」或是「我SIM卡好像出了點問題,你能幫我打通電話到這隻號碼嗎?」相信早從MSN時代,時至現在流行的Line,每個人多少都有遇過這樣的詐騙問題吧?而不斷與時俱進的詐騙手法,如今居然跟大家最愛的「長輩文」扯上了關係?
調查資料顯示,民眾收到任何有關健康、災難或政府政策等實用性訊息,69.7%會傳給親朋好友(只要收到就傳1.9%、通常會傳16.0%及看狀況51.8%),由於轉發者多有一定社會歷練,因而被時下年輕人戲稱為「長輩文」,但轉發「長輩文」這類消息的民眾,卻僅有不到5成會進一步確認資訊真偽,而朋友、家人如果就這麼隨手點進原始網址,可能就順了駭客之意!手機內的重要資料馬上被「一覽無遺」!
根據消基會與資安科技研究所共同發表的「國內消費者資安感受調查」表示,現今資安事故中有高達68.1%的民眾遇到中毒情形,53.1%的個人資料遭外洩,網路帳號遭盜用的比例亦高達52.7%,詐騙手法也從過去的網購詐騙,逐漸轉向竊取個資,詐騙受害者親友,現今更是利用轉發文章,在裡面「藏毒」,就算不大費周章竊取帳號都能輕易獲得大量成果。
即使類似事件政府已多加宣導,但這類竊取個資、利用朋友或家人帳號傳出的訊息,只要稍一鬆懈仍然很容易掉入這樣的陷阱;據報告表示,民眾使用智慧型手機最常發生的資安事件就是個資遭竊,機率高達7成,更有2民眾因此受騙,平白蒙受財物損失。
為此,資策會資安所林宗男所長提醒,資訊安全沒有絕對的,只有相對的,企業除了建置基本的安全防護措施,包含防火牆、防毒軟體、建置正確的作業流程…...等,也應當著重員工的訓練,以降低人為威脅所造成的損害。而民眾平常上網或是接收電子郵件時,也需要有正確資安觀念,例如:郵件夾不用HTML格式,採用純文字(TEXT)模式,遇到莫名網站連結,不去開啟,避免病毒趁機進到你的電腦,分享網路文章前也要多加查證,以免害人又害己。
Line上常有親人轉發消息,使用者需小心確認,以免點入連結就中毒。 圖:游家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