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勢詭譎多變,東北亞安全議題發燒,朝鮮半島戰雲密佈,稍有不慎擦槍走火,可能引發軍事衝突。地球另一端的歐洲也不遑多讓,縱使沒有核爆、飛彈威脅的恐懼,在包括英國法國乃至於德國等三大經濟體在內的歐洲,今年都面臨新的政治挑戰。

眾所矚目的法國總統大選第一回合結果出爐,一如選前預測由「前進黨」的中間派候選人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及極右派「民族前線黨」黨魁馬克宏(Marine Le Pen)分別拿下前兩名。依據法國選舉規則,首輪前兩名的候選人同時晉級5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此一結局讓法國與歐洲股市大漲,主要就是因為馬克宏的立場親歐盟,也主張經濟自由化與全球化。對比勒朋堅持反歐盟、反移民、反難民、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甚至反伊斯蘭的極端立場,馬克宏的出線讓過去兩、三年來歷經希臘金融危機、蘇格蘭獨立公投、英國「脫歐」公投、以及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等接連效應衝擊的歐洲秩序,獲得暫時的安心。

如果法國民調對首輪總統大選的預測持續準確,而且馬克宏在未來的十多天沒有犯下重大失誤,那他極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法國總統,也將是歐洲主流派面臨極右派勢力崛起的重大勝利戰役。

受到去年英國「脫歐」以及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旋風推波助瀾,歐洲極右派政黨勢力興起,除了在個別國家的政治版圖開疆闢土,也進行國際串連。今年1月20日川普就職後隔一天,包括荷蘭的自由黨、法國的「民族陣線」、義大利「北方聯盟」、奧地利自由黨等歐洲幾個極右派政黨在德國進行大會師。其中荷蘭、法國、德國分別於今年進行大選,這些極右派政黨躍躍欲試、希望一舉擴大政治勢力。

第一場選舉的測試3月在荷蘭揭曉,選前被看好由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領導的右派自由黨最後仍敗給由現任總理魯特(Mark Rutte)執政的保守派自民黨,後者親歐盟。此戰被視為極右派陣營的第一場挫敗,但還不致於被視為風向球。有「荷蘭版川普」之稱的懷爾德斯所領導的自由黨躍升為荷蘭第二大黨。懷爾德斯未來的發言分貝仍然很大,極右派的力量在荷蘭也不會銷聲匿跡,實力仍不容小覷。

4月23日的法國首輪總統大選才是歐洲「建制派」的大勝利。如果馬克宏能夠乘勝追擊,於5月7日拿下法國總統寶座,可為歐盟為主體的主流派奠定穩固的基礎。但即使勒朋最後輸了第二回合,也不代表極右派在法國消聲匿跡,因為勒朋預估將拿下近四成的選票,而且將在6月的國民議會選舉中增加席次。這股右派力量在法國政治裡仍將舉足輕重。

正當舉世關切法國總統大選裡的建制派與民族主義派角力之際,英國也不甘寂寞,來插上一腳。4月18日英國首相梅依(Theresa May)突然宣佈將於6月提前改選國會,為歐洲政局拋下震撼彈。依照原定時程,英國國會應該要到2020年才改選,但去年接下前首相卡麥隆卡麥隆(David Cameron)職位的梅依,為了鞏固自己在保守黨內的領導威望,也為強化英國與歐盟談判「脫歐」事宜的民意代表性,不惜做出如此重大的政治睹注。梅依自恃最大在野黨工黨目前聲勢低迷,提前改選可望替保守黨增加不少席次,因此利用在野黨的分裂與各懷鬼胎,策動此次的政治突襲。英國國會改選也為今年歐洲政局增添新的變數。

最後即將上場的是9月的德國國會選舉,也攸關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政權保衛戰。梅克爾面對的選情更為詭譎複雜,除了以「德國另類黨」為首的極端右派陣營挑戰,中間偏左的社民黨(SPD)在前歐洲議會議長舒茲(Martin Schulz)的帶領下聲勢驚人。面對左右夾擊,梅克爾這位國際強人領袖能否成功衛冕第四度總理寶座,也是國際焦點。

這一連串的發展,標誌了歐洲民意對於過去兩年來極端右派力量壯大的反撲。固然這與不時發生在歐洲主要城市的恐怖攻擊以及不斷湧入的中東難民有關,但深層的因素還有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之後,對個別國家造成的市場就業衝擊以及失業率飆高。但隨著「川普旋風」開始退燒,歐洲若干極右派政黨在選舉場上失利,這股「反建制」的力量略為受阻,但絕未消失殆盡,將持續挑戰全球政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