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於1965年,位於屏東沿山公路上的「玉環天主堂」屏東縣府在2016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經過一年的修復,在基督宗教的復活節後的今(22)日,終於重新啟用,這座建材取來義溪畔鵝卵石的「石頭教堂」,有一段集結眾人心力的美麗故事,修復後的新教堂,可望成為沿山公路一處寧靜心靈的場所,也帶動週邊社區與其他教堂的重生。

建於1965年的 「玉環天主堂」,是由德國道明會德鐸會省貝滿神父(Elmar Bohmann, O.P.)所建立的,當年的興建費用是神父回德國募集而來。天主堂建材是取自隔壁來義溪畔的鵝卵石,有著德國人的簡潔線條與精準風格,教堂能蓋起,是由玉環新村的浙江省披山島移民(當時被稱為「大陳義胞」)與鄰近馬卡道族合作興建的。除了石頭建材外,教堂的圓錐形本體、六角星形(「大衛之星」)屋頂,極具特色,2016年5月通過文資審議登錄為屏東歷史建築。

屏東縣政府與天主教高雄教區,今日為「玉環天主堂」舉辦修復完成暨重新啟用典禮,並完成辦理登錄歷史建築。潘孟安縣長、劉振忠總主教以及橫跨各族群的南臺灣教友均到場參與祝福禮儀及聯歡活動,見證原先荒廢又重新「復活」的奇蹟。潘孟安並宣布持續與教會社區合作,活化沿山公路十多處閒置教堂群,帶動社區復振,重建心靈的理想國,成為地方再生的新典範。

天主教高雄教區劉振忠總主教,特別感謝縣府在2016年將玉環天主堂登錄為歷史建築,透過文化部的修復經費讓這座教堂重新啟用。劉振忠總主教說,在玉環天主堂望彌撒的教友,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族群,包括鄰近的客家、閩南、排灣等,玉環天主堂從50年前的興建,到今日的復活,是一段集結眾人心力的美麗故事,未來這座教堂可望成為沿山公路一處寧靜心靈的場所,也帶動週邊社區與其他教堂的重生。

前身是清朝「隘勇線」的縣道185,俗稱「沿山公路」,潘孟安說,沿山公路的十多座教堂群相當特別,這是西班牙、德國、菲律賓、蘇格蘭、英國等傳教士留下的歷史建物,背後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見證多族群的國際互動,雖然因為產業變遷、人口外移而遭到閒置,卻充滿國際信仰與文化觀光交流的發展潛力,也是社區復振的基地,從這次的玉環教堂重新「復活」出發,縣府將持續與教會、社區與各界有心人士合作,共同活化教堂群,成為日劇「拿破崙之村」的臺灣版地方再生新典範。

屏東文化處今年的古蹟日,將舉辦「沿山公路教堂群文化之旅」,邀請魚夫等文史工作者介紹沿山公路三大系統的教堂建築與背後故事,包括了西班牙道明會、德國道明會、蘇格蘭基督教長老教會等不同修會的故事。並規劃出版《大武山下的德國人》、《大武山下的西班牙人》等書,讓各界認識這群飄洋過海,用生命、真情為臺灣土地奉獻的神父們。

在玉環天主堂望彌撒的教友,來自不同地方,包括鄰近的客家、閩南、排灣等。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玉環天主堂從50年前的興建,到今日的復活,是一段集結眾人心力的美麗故事,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潘孟安宣布持續與教會社區合作,活化沿山公路十多處閒置教堂群,帶動社區復振,成為地方再生的新典範。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