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專注在如何精準跨過每一道欄,只為了超越自己的極限。」跨欄一哥陳傑今(13)日在廣播電台的訪問中談到他在2017臺北世大運田徑項目「跨欄」對自己的期許。

陳傑在臺北廣播電台「運動Spotlight」節目世大運系列賽項介紹中,與大家分享參賽經驗,並在節目中點播《有人在為你禱告》,這是當他一個人在國外,想家或是不如意時,陪自己渡過難關的一首歌,希望也可以給大家帶來力量。

年僅25歲的陳傑,目前已有2次世大運(2011深圳、2015光州)以及2次奧運(2012倫敦、2016里約)比賽經驗。談起接觸跨欄運動,陳傑說,父親原本希望他能成為棒球選手,而父親飛越欄架身影吸引他的目光,就這樣一腳踏上了田徑場。陳傑也藉機感謝家人全力支持,就連遠在南美的里約奧運,也看到家人在觀眾席加油的身影,期許自己一定要努力,讓肯定他的人以他為榮。

陳傑升上高中後,接受啟蒙教練孫念祖、江竹偉老師的正式訓練,專長是400公尺與400公尺跨欄,400公尺最佳成績46秒35創下全國紀錄;104年全國運動會400公尺跨欄以49秒05打破大會紀錄勇奪金牌,並取得2016年里約奧運參賽資格,因為優異天份更加上努力不懈的精神,使他成為外界眼中新生代的田徑新秀。

陳傑回憶,曾在亞運資格賽未取得參賽資格,一度對自己失去信心,更於亞運期間自費出國,坐在觀眾席上替自己的夥伴加油;看到平常練習的戰友登上頒獎臺,他卻只能坐在臺下鼓掌,因此許下豪願,「下一次亞運一定要拼上去,接下來每一場比賽,都不能只坐在臺下」。

「49秒不是最佳,只是一個與世界競爭的門檻」,陳傑說,奧運與世大運的差別在於年齡限制,奧運聚集全世界不分年齡的頂尖選手,各自代表著自己的國家民族踏上戰場,參加奧運能看到許多運動明星、全場爆滿的觀眾,一到現場就覺得震撼,並體認到站上體壇最高殿堂,要挑戰世界就不能視情況發力,而是一鳴槍就要全力狂飆。

經過奧運的洗禮,陳傑說,奧運背負國家的期待,壓力比較大,現在知道如何享受比賽,明白如何設定目標,目前訓練將重心放在8月到來的2017臺北世大運,主要以賽代訓檢視訓練狀況、修正問題,把最佳的狀況發揮在臺北世大運。

世大運俗稱小奧運,也是全世界大學運動員的舞台。陳傑表示,世大運選手間互動更為熱情,選手餐廳彷彿大型交誼廳,他曾看過一群選手把餐桌當舞臺跳舞;在賽程結束後,各國選手在選手村交換衣服、紀念品,就好像走進國際跳蚤市場,場面好不熱鬧,他非常期待臺北世大運的到來。

面對主場在臺灣,陳傑表示,多虧過去累積的參賽經驗,加上熟悉的環境,不用擔心食物、天氣、時差,可以更專心於比賽。

陳傑訓練照。   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陳傑跨欄競賽照。    圖:台北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