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的 “香港無聊”的說法引起不同的解讀與爭議,雖然一度被認為他又大嘴巴失言了;但是他在隔天的補充說明時強調”不是失言,是不服氣”並說”自己的軟實力要加強”卻清楚明白的點出問題的癥結,”為什麼整個台灣的國際觀光客比香港少?”。

在人文發展上,兩地各有所長。歷史發展環境類似的台灣與香港都曾受外國殖民統治,並與中國關係密切,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後,兩地都是內地逃難人士所聚集安居之所在。兩地的人文差異在香港為粵人聚居之地而充滿濃厚廣式風味,又因曾為英國殖民地,在文化生活上深受英歐文化影響。台灣則因曾受日本50年殖民統治而充滿著東洋風味,加上在地的原住民文化、曾有的荷蘭殖民文化與國府撤台後帶來的大江南北人士,讓台灣充滿著各式文化習俗的混合與新生。

但在自然環境上,台灣卻擁有香港所沒有的高山,大海,深谷,溫泉以及各種的戶外自然景觀,相反地,香港地區除了地狹人稠外,自然景觀極為稀少又少有變化,在這方面遠不及台灣。

這場香港Vs台灣的超級比一比,照理台灣應該勝出;然而,來台國際觀光客卻遠不及到香港玩的人呢?即使問問台灣人,願意去香港玩的人可能還勝過願意在台旅遊者。

這中間差異的主要原因應為整體台灣的”國際化”不夠,”國際性”不足。興許台灣因中國長期的打壓,在國際舞台屢受邊緣化對待,與世界的接軌不足,也少有國際活動在台舉行,除了各項軟硬體對於國際觀光客不夠友善,台灣人對於國際事務的認知度低,因此不易吸引國際人士願意長期駐留。這種情形越往南部走越嚴重。

相對的,香港自割讓給英國的一百多年間成為西方人士心中最閃亮的一顆星,在東西對立的冷戰時期除了是西方與鐵幕中國接觸的據點,更是歐美人士對中國印象的圖騰,因此香港在英國人建設下本質上就是一個西方城市,又是一個自由港,自然成為國際人士來國地區的首選,加上國際資訊流通、國際金融活躍、國際運輸完整,外國人自然駐港意願較高。

台灣國際性的不足就表現在

首先,對於外來人士的心態保守,甚至有強烈的歧視現象。所以必須開放外籍人士在台駐留、工作與經商之限制。

第二,國際化資訊流通與國際化溝通能力不足。所以必須加強網路的建設,加強人民外語溝通的能力。

第三,交通運輸的軟硬體建設不足,相關的購物,洽商的設施全然不夠。所以必須加快這些建設,讓國際人士(不只是觀光客)願意來台駐足長期停留。

第四,相關休閒設施與產品國際性不足,造成外籍人士對於這些東西陌生而沒有接觸的意願。加上從南到北的觀光環境沒有特色,同質性過高,導致重遊客比例低,不易提升觀光效益。

香港與台灣各有其觀光旅遊的特色與風味,實難用單一角度來評論孰優孰劣。但若以對外國人的友善度來點評,台灣的確遠遠不及。也許有一天我們也能有向赤鱲角機場等級的機場,有像機場快線中環站與九龍站一樣的CBD,有項迪士尼樂園一樣的世界級主題樂園時再來和香港做比較才算務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