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高度都市化的台北,也能在街角不經意遇見鳥蹤!自然生態作家劉克襄主筆,以淺白的敘事方式著作的新書《在街角,遇到飛行》,分享台北市區與近郊53種常見的鳥種,更不藏私地公開12條賞鳥路線,讓讀者只要帶著書走,就能輕鬆走訪城市飛羽之旅;即使不想出門,也能透過手機,掃描書中的鳥鳴QR code,即可邊看書、邊「聽見」大自然!

這本書由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與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共同企劃,主筆劉克襄表示,現今從木柵到雙溪一帶,一路上台灣藍鵲的數量比麻雀還多,顯示台北市已然是一座環境保育意識高、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城市。

近年來台灣賞鳥風氣漸盛,從國際矚目的黑面琵鷺、官田水雉、老鷹紅豆到金山小白鶴,逐漸喚起了民眾對自然飛羽的關注,也讓更多人發現賞鳥的趣味。捨棄艱澀的專業語彙,劉克襄以筆觸詼諧的散文,分享你我周遭都能觀察到的野生之美,貼近讀者,也讓讀者更容易貼近自然。

翻開此書,裡頭不僅有針對市民設計的賞鳥小書,讓市民認識身邊的尋常鳥類,同時也跟上時代腳步,附上鳥鳴QR code,是以往賞鳥書前所未有的功能。劉克襄介紹芝山岩賞鳥路線,也與觀光傳播局局長簡余晏共同示範掃描臺灣藍鵲、小水鴨與台北市最好聽的鳥叫聲之一「台灣紫嘯鶇」的鳥鳴QR code,鼓勵大家起身走向戶外,體驗大自然帶來的感動。

台灣位於鳥類遷移的路線上,為候鳥南遷北返重要的停靠站。台北市雖然是全臺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但其盆地地形、環繞的淺山與都會中心的大型公園,皆營造出適合鳥類棲息的環境,有多達300種鳥種的紀錄,佔全台灣鳥種近一半的數量,值得細細觀察。

觀光傳播局局長簡余晏表示,城市中的鳥兒總是陪伴台北市民走過人生的寂寞困頓。幾年前,她住在郊區時,總在凌晨時分被一陣好像腳踏車的剎車聲吵醒,偶然一次,終於發現是一隻深藍色鳥兒的叫聲,上網查詢後才知道,原來是臺灣的原生種「台灣紫嘯鶇」,後來搬到市中心,仍常常能聽見這種鳥兒的叫聲。

台北市在快速發展的背後,仍保有許多難能可貴的自然生態,希望透過《在街角,遇到飛行》中平易近人的散文,引領更多市民走向鳥的世界,也心存保育的意識。

 

 

 

如今在樹林蓊鬱的校園及綠地,愈來愈能見到黑冠麻鷺的身影。   圖:翻攝自台北觀光局網站

《在街角,遇到飛行》主筆劉克襄介紹了12條台北賞鳥路線,鼓勵大家起身走向戶外,體驗大自然帶來的感動。   圖:翻攝自台北觀光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