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第一間百貨公司「菊元百貨」未能指定為古蹟,提報人凌宗魁今(22)日接受新頭殼專訪時表示痛心,並認為面對都更開發,歷史建築有如雞肋,常常成為財團開發利益的犧牲品。

在林百貨整復後成為台南新地標,吸引觀光人潮同時;比林百貨早七天開幕,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昨(21)日在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強勢主導文資審議下,僅獲登錄為「歷史建築」,而面臨產權所有人國泰世華將予拆除的命運;凌宗魁表示難以接受。

1932年11月28日,台灣第一間百貨公司「菊元百貨」開幕,當時是僅次於總督府的高樓,與林百貨合稱「南北兩大百貨」。至此以後,菊元百貨頻繁地在文學、藝術、攝影作品中出現,其衡陽路博愛路口的立面,也隨著政權更迭,成為官方政令宣導的最佳看板。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即便文資團體,也以為菊元百貨已在1979年翻修時拆除;直到2013年,國泰世華傳出改建風聲,民間積極奔走,找到當時負責改建的建築師朱祖明出面表示,只是掛一個玻璃帷幕在外面,未傷及結構主體,當年盛極一時的電梯流籠「七重天」的柱位也還在,有機會修復;凌宗魁說,從內部看,窗戶數量與日本時代一致;一樓紅色二丁掛的破損處也可見當年的洗石子。

菊元百貨為什麼重要?

「菊元是台灣所有百貨公司的始祖。」凌宗魁表示,從商業史的角度看,台北在菊元百貨以前,多以零售店、雜貨店為主,百貨公司需要多少專櫃部門、樓地板面積,是有商業門檻的;當初台灣人沒有規劃興建百貨公司的能力,直到株式會社菊元商行把百貨公司帶到台灣,西區也在戰後開始有很多複合式商場。台灣的百貨公司至今還是大部分由台灣與日資合作,例如「新光/三越」、「大葉/高島屋」、「太平洋/崇光」都是這樣的例子。

凌宗魁認為,從建築史的角度,菊元百貨是日本時代少數的高樓,樓高六層,加上七樓瞭望台,號稱「七重天」,由與總督府合作的大地產商「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設計興建,採用高規格的建材、結構強度,建築品質在當年是世界級的,外圈的柱子在外牆各柱位上;但中間放了電梯,為了確保結構強度,中間又放了四根柱子,這種「外圈包內圈」的建築形式,是紐約1930年蓋帝國大廈的方式,日本用這種方式蓋出菊元百貨,見證1932年的營造技術。

凌宗魁指出,從殖民史的角度,由於菊元百貨位置近總統府,時常配合日本時代到戰後各式政令宣導,轉角的牆壁上懸掛過各種布條,一些灣生的回憶錄也提到在那裡領戰爭時期的補給品,見證二戰、戰後威權統治的歷史,是商業、政治、軍事的歷史交匯點。

凌宗魁補充,從攝影史的角度,現在得以知道菊元百貨的歷史與價值,主要是靠鄧南光、張才、李鳴雕、李火增等從日本時代到戰後最知名的攝影家留下的照片,「攝影技術」使得今人得一窺此地標不同時期的樣貌。

雞肋的文化資產 變調的文資審議

然而,在昨(22)日的文資審議會上,菊元百貨未被指定為古蹟,僅登錄為歷史建築。凌宗魁表示,即便文資委員詹添全一再強調,其在建築史上的特殊價值應該指定為「古蹟」,會議主席鄧家基仍表示「那我們還是登錄歷建」,更在隨後發言中表示「已經發言過的委員不用再表示意見」,全然沒有尊重委員的意見,讓這些委員淪為橡皮圖章。

旁聽民眾賴霧流表示,副局長田瑋在開頭即表示,做了三次現勘,幾乎全部委員看過後,有2/3委員認為可以登錄為歷史建築。看起來像是在開會前,文化局即已經決定好登錄為歷史建築。即便會中有委員表達應指定為古蹟的意見,鄧家基仍裁示:「如果委員們已經決定,現場委員沒意見的話,我們就登錄為歷史建築吧。」

凌宗魁強調,這次文資審議的意涵就是,因為國泰世華要開發,讓這個案子的討論,已經變成當作都更的案子來看待,而不是討論文資價值。古蹟是動不了的,而歷建就好像是跟民間交代說,讓它在歷史上留名。

凌宗魁痛心表示,至於國泰是要拆一半、留立面還是意像保存,就只要向文化局報備而已。比方說,國泰可以下個月就開發,拆掉蓋新的,立面做意像保存;也可以拆掉,再說未來可以蓋回來。新版文資法雖然對歷史建築規範較嚴,但施行細則都還沒公佈,這也是為什麼他當初要提報為古蹟。

凌宗魁補充,柯市府上任以來,所有文資議題都與歷建有關。過去馬英九拆除的中山橋是歷建;強拆一半的南港瓶蓋工廠辦公室是歷建,嘉禾新村僅三間登錄歷建其他的拆除。歷建的保護太薄弱了,這就是鐵道文化研究者洪致文所講的「雞肋」,菊元百貨就是進到那個雞肋的狀態。他臆測,柯市府跟遠雄鬧成這樣,造成工程招標困難,基本上不會想再得罪財團。

中華民國時期的菊元百貨。   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