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9日,負責核武研發計畫的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上校張憲義,突然棄職潛逃到美國,讓台灣的核武計畫功虧一簣,而他的辭退書上的5點辭退理由,其中一點就是「民進黨」,外界關注是否因為擔憂民進黨執政,而放棄核武計畫,張憲義9日在新書發表會上接受越洋視訊訪問時澄清,強調自己「很驚訝」當時為何把民進黨寫在辭退書裡面,「我不是擔心民進黨,而是擔心『政治野心人士』,包括軍事強人」。
張憲義接受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陳儀深訪問,詳述當年「叛逃事件」的始末,其訪問記錄專書《核彈!間諜?CIA》日前出版,而在新書發表會中,張憲義也接受越洋視訊訪問,向在場學者、媒體解釋當年辭退核武計畫、在CIA安排下,潛逃至美國,進而導致台灣核武計畫宣告中止的心路歷程。
書中也公布當年國防部調查張憲義「逾假未歸棄職逃亡案」的調查報告,報告中也公布1988年1月17日,軍方從張憲義辦公室找到的一份「辭退書」,當中,前3項辭退理由皆與核研所業務相關,但第4項理由卻出現「民進黨」,最後還寫到「為中華民族統一及個人家庭著想,鄭重宣布辭退」,引發外界聯想空間,質疑當時是否因為擔憂民進黨崛起、執政,而選擇棄職潛逃,讓核武計畫胎死腹中。
時隔28年,張憲義在9日上午首度透過越洋視訊連線,公開回答媒體提問,他強調,對於自己為何會寫到「民進黨」也感到驚訝,因為他擔心的不是民進黨,他也不可能會預知民進黨之後有可能執政,主要還是擔憂「政治野心人士」利用核武,對台灣造成安全威脅,當中也包括「軍事強人」。
張憲義強調,辭退書上寫到「民進黨」三個字,是在1988年所寫,那是一種「個人理念」,理念沒有高低之分,而他只是將他的個人理念付諸於行動,「我不敢說我是神仙,當時李登輝的名字也沒有在我的腦子裡面,只有『政治野心人士』讓我擔憂」。
陳儀深解釋,張憲義辭退後數日,蔣經國即去世,政治情況未明,李登輝能否確實掌權,也在未定之天,美國應該比張憲義更清楚蔣經國的健康狀況,因此,在那個時間點離開台灣,應該是「美方介入」為主。他也不贊成用「叛逃」一詞來形容張憲義出走美國,「美國是台灣的敵國嗎?」
陳儀深強調,張憲義出走美國時,中華民國政府的唯一「強人」就是郝伯村,而一個前景未明的國家,在有可能被獨裁的軍事強人掌權的情況下,究竟適不適合發展核武,確實值得商議,因此,他認為以美方立場,擔憂軍事強人掌權,應該大於民進黨崛起。
不過,陳儀深也指出,若以張憲義個人當年懷抱統一的意識形態來論定,他對台獨色彩較為濃厚的民進黨崛起有所不安,而在辭退書上寫下「民進黨」三個字,也可以理解。
當年國防部調查張憲義「逾假未歸棄職逃亡案」的調查報告中,當中找到張憲義的「辭退書」(圖右),前3項辭退理由皆與核研所業務相關,但第4項理由卻出現「民進黨」,最後還寫到「為中華民族統一及個人家庭著想,鄭重宣布辭退」。 圖:柯昱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