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28日針對婚姻平權召開了第2場公聽會,並邀請知名歌手張懸(本名焦安溥),她於公聽會中表示,探究「婚姻制度」的本質就會發現,婚姻在漫長的歲月中被無數人重新定義,最終演變成現今的《民法》,但這不是終點,神聖的民法應該可以被挑戰、被觸碰,永遠要拿著修繕的方式去看待世界的觀點,「說不定覺得眼前最難受的事情,會因為這一代人敢於度過、敢於接受不同的觀點,而對看似混亂的年代為榮,「因為我們經得起這樣的混亂」。

張懸表示,同性婚姻議題中,正反方現今沒有交集,並且更加對立,但她建議,不妨停下來好好思考,「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從過去我們討論的婚姻,光為了男尊女卑、是否人可以被視為財產都有漫長的爭論」,但從血親婚姻(近親結婚,保持血統純正)、一夫多妻、男嫁女娶(贅婚)到現今《民法》中的一夫一妻制度,事實上,被無數人重新定義。

張懸說,神聖的《民法》會隨著時空不同,應該接受挑戰,民法不是高高在上的旗幟,也不是拿著匾額去砸破別人的頭,更不是用文化與道德去定義別人,「我們永遠要拿道德修繕的方式,去看待世界的觀點」。

張懸強調,說不定眼前覺得最難受的問題,會變成這一代敢於度過、敢於接受不同的觀點,「卻能真正反應生而為人、生存必須被互相重視的條件,我們將以看似混亂的年代為榮,因為我們經得起這樣的混亂」。

張懸指出,雖然法律難以改變人們的偏見,但是,法律不可以為偏見服務,更不可以使人們的偏見或習慣,因為法律而直接或間接產生力量。法律需要每一代重新定義、重新豐富,法律既然也有服務每個人的生存條件、生活品質的功能,那就要讓法律變成一個更銳利的工具,讓所有人都可以充足使用。

張懸呼籲,「現在我們的政治文化正在轉型」,更重要的是社會的教育中,對於申論辯證的過程,很多哲學基礎教育需要做培養,期盼各界都能用更宏觀的觀點去看待人權的問題。